原标题:大理州云龙县用就业“活水”浇灌幸福“石榴花”
近年来,大理州云龙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住就业增收这一民生之本,浇灌幸福云龙“石榴花”,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互嵌发展。
坚持高位统筹,共育石榴“干”。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长的云龙县稳就业调度指挥部,按照“六稳”“六保”要求,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高位推动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化转移就业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地落实。建立稳就业“日报送、周调度”机制,实时跟进督促落实,统筹协调解决问题,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参与的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格局。
强化宣传引导,共育石榴“根”。围绕重点群体,立足各族群众需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摸底调查全县脱贫劳动力状况,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管理对口。充分利用全县“1+10+N”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在街天发放宣传折页,走村入户、田间地头宣讲等方式,“多条腿”、多方式、高频次、广覆盖地推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业贷款等就业政策宣传,助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第一时间了解就业政策。
聚焦技能培训,共育石榴“魂”。以“产业+就业”“引才+育才”为导向,根据民族地区劳动力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就近设点和按需培训的方式,围绕重点人群、产业、市场抓培训,开展定岗、订单、定向式培训,帮助各族群众提高工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融合开展技能培训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2024年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期,惠及1221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41人次。
聚焦产业培植,共育石榴“枝”。落实“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以资源换产业,将诺邓火腿产业作为县域特色产业来打造,通过建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各族群众开展生猪养殖、吸纳劳动力、建设就业帮扶车间等,促进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育“诺邓火腿巧匠”劳务品牌,连续三年举办“诺邓火腿巧匠”技能竞赛,持续提升“诺邓火腿巧匠”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目前,诺邓火腿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荣誉称号,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品牌价值达48.9亿元,带动从事生猪养殖、饲料供应、火腿腌制加工、火腿餐饮、火腿销售等从业人员2.6万余人。
聚焦平台搭建,共育石榴“瓣”。依托乡(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工会阵地,打造“贴近群众、服务到家”的劳动就业幸福驿站,建立福堂物流园区劳动就业幸福驿站、3个“贤龙劳务驿站”“大青树”劳动幸福小站和多个村级服务点。发布就业信息32期、岗位20000余个;2024年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专项服务行动,举办现场招聘会30余场、网络招聘会2场、直播带岗2场和就业创业指导培训2期,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就业帮扶;对用工规模较大的地区或企业,采取包车输送方式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让6000余名农民工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6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36万人,搭建就业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聚焦多措并举,共育石榴“籽”。强化创业引领保障,依托县级创业孵化园,多渠道、多方式指导创新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工作,用好用活“贷免扶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引导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近就业。2024年“贷免扶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2户,发放资金666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248个,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2家,吸纳就业人员6000余人次,发放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奖补112.93万元。(大理州民族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