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山市龙陵县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实现相互嵌入,努力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环境。
构建空间互嵌格局,夯实民族聚居融合基础。积极推进涉及321户1216名村民的2个搬迁点建设。完善道路修缮、水电改造、绿化提升等,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合理布局学校、卫生室、农贸市场等场所,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各族群众营造和谐、交融的优质居住空间。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依托,建成五个便民服务站,全方位推行“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帮您办”的服务模式,使各民族群众相互依存,构建起涵盖多种服务内容的服务格局。将“千万工程”经验与当地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提升亮化村庄环境,构建起居住环境整洁舒适、配套设施齐全完善、人文环境和谐美好的宜居空间,营造出良好的互嵌式社会环境。
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和主题长廊,构建香堂文化、移风易俗等文化墙,发挥国门文化广场、国门书社等文化设施的效能,组建8支民族民间文化队伍,深入推进“枝繁干壮工程”,积极挖掘、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和体会非遗,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自豪。倡导以“饭后一小时”广场舞为契机,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提高群众互动交流的频次。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惠民演出等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达到“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的目的。
依托咖啡种植的优势,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咖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打造木城咖啡庄园,带动480多户群众改进种植管理方式。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建成了加工厂,开展咖啡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的增收途径。目前,木城乡咖啡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2024年产值超过1400万元。全乡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4.57万元,5个村均荣获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的称号。
以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等普法队伍为依托,全员覆盖下沉到村一线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朝着“多元融合”的方向转型,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法治基础。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基层治理朝着精准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日常党建活动和文化建设当中,积极引导各个村定期参与“身边好人”“好邻居”“最美家庭”“云南好人”等评选活动。通过充分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全面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五个一”行动,营造出“党员带头引领,各族群众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汇聚“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保山市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