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正文
楚雄州南华县:“针”功夫绣出民族团结进步“花”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15:58:15  来源: “楚雄统战”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南华县:“针”功夫绣出民族团结进步“花”

  “上面是党旗,中间是石榴,下面是火焰,象征着南华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云南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七彩彝绣公司)展厅,负责人丁兰英向参观者介绍一幅作品。

  七彩彝绣公司的2000多名绣娘并非都是彝族,还有另外6个民族,大伙以针为“笔”、布为“纸”,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百名绣娘绣南华

  彝绣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流传千年,随着现代制衣技术发展,能拿针会刺绣的绣娘越来越少。看着喜爱的技艺面临失传可能,2006年,南华人丁兰英带着13个姐妹开启创业之路。她们走访民间绣娘,学习刺绣针法,先后掌握了72种刺绣针法,为南华彝绣发展奠定基础。

  掌握了刺绣针法后,丁兰英邀请老一辈绣娘,和她一道,将古老针法、图案设计等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建立彝绣培训机制,带动南华本地绣工,特别是残疾人、留守妇女等学习彝绣技艺。“有丁老师的帮助,现在我一个人绣花能养活全家。”因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身高仅105公分的残疾绣娘张华芝自豪地说。

  在去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七彩彝绣公司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丁兰英骄傲地说。

南华县举办彝族服饰时装秀

  在保护和传承彝绣这一文化瑰宝的过程中,丁兰英并非孤军奋战,她的背后是整个南华县对这一产业的重视和扶持。据统计,2020年以来,南华县开展彝绣技能培训235期14304人次,培养彝绣能手2360人,45名绣工列入非遗传承人名录。彝绣产业产值从2022年的8316万元增至1.18亿元,各族绣娘月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

  近两年,南华彝绣因不断与现代时尚碰撞出新的火花而频频登上热榜热搜,亮相各大舞台,上海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在一次次的传承发展和交流中,南华绣娘用小小的绣花针,绣出了一幅壮美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南华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