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好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兴边富民之路——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马忠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马忠俊表示,近年来,文山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走出了一条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兴边富民之路。
云南省文山州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总人口350万人,壮、苗、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5%。马忠俊说:“文山坚持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同抓边疆民族工作,深入开展‘国门党建+’系列活动,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主题活动,边疆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恩党。”
文山注重突出“红”与“绿”,打造党建强、环境美的强边固防示范村。马忠俊介绍,近年来文山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地区实际制定“选出一名好书记、配齐一套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筑牢一个好阵地、落实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氛围”党建强“六好”指导性标准,在43个抵边村(社区)成立209个党组织,在188个抵边联防所成立党支部183个,引导边民群众全员参与、全民守边。
马忠俊说:“文山还坚持突出富与美,打造生活好、产业兴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通过深入实施群众增收一口清,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鼓足群众‘钱袋子’。”对此,文山围绕“6个百万”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机制,因地制宜做强做大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蔬菜、生态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大力推动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项目,带动13.44万名边民实现增收致富;总结推广“4个5分钱”“农村党员实训户”等联农带农富农有效机制,全州抵边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同时,文山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组建县、乡、村三级国门宣讲队、民族语言宣讲小分队深入边境村寨,上好“感恩课”“爱国课”“国防课”“团结课”,夯实干部群众“国防、国土、国门、国民”意识。据了解,目前,全州有省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沿边乡镇4个、沿边行政村12个;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718个自然村(组)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全覆盖,形成了独具边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