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宣威市:构建“旅游+”格局 “四新”聚力促“三交”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15:08:00  来源: “宣威统战”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宣威市:构建“旅游+”格局 “四新”聚力促“三交”

  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大背景下,宣威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民族团结+文旅”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以旅游为纽带,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旅品牌创建,构建“旅游+”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提升服务环境,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的新路径,让旅游成为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托文旅资源,赋予旅游促“三交”新内涵

  聚焦打造“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创建品牌,让文旅资源成为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载体。依托宣威市博物馆、宣威市文化馆、火腿博览馆和浦在廷故居等文化场馆,讲好宣威故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杨柳山歌节、东山彝族火把节、三月三民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创作大型传奇花灯剧《千里送鹅毛》、花灯歌舞《宣威火腿情味长》、现代花灯剧《石榴花红》等精品剧目,充分展示了宣威各族儿女共谱民族团结曲、共唱宣威和谐歌,和睦融洽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尼珠河大峡谷拍摄的文旅微短剧《我在风起的云端等你》,生动诠释了宣威自然与文化的深度交融,全面展示了宣威的民族风情,景区的观光电梯+索道缆车被《人民日报》誉为“空中校车”、被新华社誉为“云端校车”,正释放着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的暖意和深意,让各族游客在深度旅游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宣威气质和文化自信。

  聚焦品牌创建,打造旅游促“三交”新平台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旅居生活重要目的地”定位,先后编制完成《宣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宣威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宣威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等,统筹推进“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2022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3个、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省级金牌旅游村2个、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2个、省级绿美景区标杆典型1个、省级文旅新业态企业2家、省级非遗工坊2个;大型原创花灯剧《石榴花红》在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原创小品《残局》、花灯小戏《便民道》获云南省群众文化最高奖“彩云奖”;圆满承办全国“全民美育”青少年民族舞蹈展演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尼珠河大峡谷高空跳伞表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等品牌文化活动。通过品牌创建和大型文旅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持续提升了宣威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进多元融合,拓展旅游促“三交”新空间

  积极创新“民族团结+文旅”模式,结合宣威在旅游、文化、体育、农业、非遗、文物、住宿、美食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旅游+”、“+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为文旅融合、文化传播提供强大动力。

  阳光食品非遗工坊对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围绕“工业+非遗+美食+旅游”打造“工业旅游观光工厂”,游客既可参观工厂生产线,也可参与火腿饼及糕点等制作体验,并通过“最小火腿月饼”吉尼斯纪录等创新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荣升宣威火腿非遗工坊(管升阔非遗传习馆),游客既可以参观宣威火腿传统制作技艺,了解火腿从选料、腌制到发酵的全过程,也能获得“文化+非遗+美食+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深度体验。

  来宾虎头山云间红军长征文化公园融合“红色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居”三大主题,已成为近郊旅游新目的地。

  板桥永安迤谷花海依托田园综合体,构建“农业+研学+美食+房车+民宿+旅游”等发展模式,成了田野撒欢打卡地和最富诗意的旅居胜地。

  杨柳荷花村以“旅游+历史文物+山歌文化+非遗”等融合模式,进一步擦亮了古驿道底色。复兴稻田冲已打造为“宜乐、宜游、宜居、宜业”的经典火腿庄园之一。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29个,通过把旅游景点串联成线、网织成面,已打造了涵盖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文保单位、非遗体验等元素的4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宣威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大幅拓宽。“旅游+”“+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更多空间和机会。

  提升服务环境,丰富旅游促“三交”新场景

  优质的旅游服务环境是促进“三交”的重要保障。宣威市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持续推动A级景区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景区交通顺畅便捷、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旅游厕所等设施提质达标。市文化和旅游局加强旅游领域安全监管及市场秩序维护,妥善处置旅游投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在旅游旺季积极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为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创造更加便捷、友好的氛围。尼珠河大峡谷作为宣威市旅游亮丽名片,打造极限运动基地,4月将火热启动第二届国际高空跳伞表演。同时,结合旅居新风尚,打造官寨、戈平、迤谷花海等多个“避暑旅居度假村”示范点,积极探索多元旅居发展模式,延伸拓展旅居产业链,丰富旅居消费场景。永安田园综合体项目、火腿庄园建设项目、乡村旅游村村联盟、水城宣威乌蒙山系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宣威旅游业已告别“单打独斗”,文旅融合发展正唱响“联盟机制”主旋律,不断壮大旅游促“三交”参与主体、客体,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扩面提质增效,绘就“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田园画卷。

  宣威通过构建“旅游+”格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宣威市将继续以“民族团结+文旅”为核心理念,深化“旅游+”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让旅游业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谱写旅游促“三交”新篇章。(朱兴永 孙道昌)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