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曲靖市麒麟区创新模式持续深化“三交”业态
近年来,曲靖市麒麟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旅游+”“文化+”“节庆+”三种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旅游+”促共融、暖人心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搭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一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民族交融格局。深入挖掘“清凉资源”,积极探索多元旅居发展模式,丰富旅居消费场景,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获评省级旅游名镇3个、省级旅游名村4个,打造“东山赏花海、越州摘蓝莓、潦浒玩土陶、茨营听彝歌、三宝泡温泉、沿江游水乡、珠街看古村、潇湘品鲜果”链接四季、覆盖全域的旅游线路,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二是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拓宽民族交往渠道。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等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数据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积极赴川渝、粤沪、桂黔等地开展“旅游避暑”推介活动,向当地政府以及广大群众全面介绍麒麟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让旅游成为各民族团结交融的纽带。三是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探索增收致富路径。以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陶瓷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创业者。依托麒麟水乡4A级旅游景区,打造大龙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富裕。
“文化+”促共美、凝人心
深挖文旅资源内核,通过创作文化艺术作品、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等方式,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聚焦文艺创作,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如彝族舞蹈《确哦确比》、民俗舞蹈《爨》《女儿歌》、话剧《潦浒陶缘》、舞台剧《麒麟童话》等,充分展现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二是开展惠民活动,搭建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景区景点等阵地,扎实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送戏进校园进乡村”、曲靖市夏季文化惠民活动麒麟专场等文化活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节庆+”促共享、聚同心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构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一是举办节庆活动,编织民族团结的“心灵纽带”。组织开展“麒麟献瑞、国泰民安”春节系列活动、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彝族“火把节”“荷花节”“六月六”五谷文化节、候鸟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场场有亮点。通过长桌宴、美食节、跨年音乐会等特色文旅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其中“千人舞麒麟”品牌活动共吸引50余万名游客和市民观看,并多次被央视、省级官方媒体报道,让各族群众在节日活动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深化宣传引导,奏响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以阅读推动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多元化打造“麟界点”“馆员荐书”“品阅书香·名聚麒麟”“珠源茶座”“悦享非遗”等阅读推广品牌,麒麟区文旅新空间——“趣”图书馆荣获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以书香浸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麒麟区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