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永德县教育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抓好“顶层系统设计、教师素质提升、学生思想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创新”五个关键,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融入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奋力开创永德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抓好顶层系统设计,着力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全县教育系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中小学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入脑入心。参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成立以教体局牵头,各学校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确保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成效。
抓好教师素质提升,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通过专题培训拓展教师知识储备,强化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认知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举办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围绕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科教学、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与经验,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精心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充分展现全县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参赛中达到交流共融、互鉴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抓好学生思想培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在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教育规律梯次推进设计课程,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同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各类课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加强课程思政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有序推进全县各族学生混班混宿、共同就餐,让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隐性育人价值,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景观、公共空间等合理布置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突出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利用校训、校徽、校歌、校刊、板报、校园广播、文化墙等载体,发挥教室、阅览室、走廊等场所的润育功能,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
抓好实践活动创新,交流互动中厚植共同体理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融入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中有机融入民族歌舞展演、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落实五育并举,持续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浸润作用;聚焦用好资源、搭好平台、办好研学,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家校联合组织“民族文化亲子体验活动”,家长孩子共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品尝民族美食,通过家校共育,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拓展教育辐射范围;深耕社会大课堂,利用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到滇缅铁路遗址园、永德博物馆、明朗会师旧址等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辉煌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永德县教育系统坚持课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原则,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近年来,永德县成功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4所,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所,云南省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所。
云南网通讯员 杨红秋 刘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