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昆明市宜良县以花为媒聚民心文旅相融促“三交”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4日 18:04:54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昆明市宜良县以花为媒聚民心文旅相融促“三交”

  近年来,昆明市宜良县以樱花为纽带,通过“生态景观引流—文化场景浸润—产业价值共享”的闭环设计,在“以花促旅,旅促‘三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径。大山荒坡到樱花谷的蜕变,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载体。

  以花为媒,搭建多民族交往的公共空间。樱花谷的生态美学价值,为跨地域、跨民族的交往创造了天然场域。每年3月,60多个品种、37万株樱花形成的“粉白花廊”,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年均吸引游客80万余人次,形成“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汉族与少数民族”“城市居民与乡村群众”的多维互动网络。春分茶会上,各民族茶艺师同台展示,汉服旗袍秀中,有彝族刺绣元素点缀其间,“樱花集市”里苗族银饰与汉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些场景共同构建起“樱花树下皆亲人”的情感共同体。

  文旅融合,构筑文化互鉴的精神家园。创新打造“樱花+”文化矩阵,将民族文化传承嵌入旅游体验全链条。非遗展览中,彝族、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与汉族竹编、白陶工艺同馆陈列;叉舞、灯笼舞、龙灯、班打、虎戏等各民族传统舞蹈交替登场;禅修太极活动邀请各族群众共同体验东方哲学智慧。特别是“银龄樱阅·书香记忆”项目,组织专人讲述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宜路陆游击大队等红色故事,在樱花树下续写民族团结记忆。这种“以景载文、以文促融”的模式,使游客在移步换景中实现文化认知的“破圈”与价值认同的“升级”。数据显示,融入民族元素的景区系列文创产品销量逐年增长,印证了文化交融的市场生命力。

  产业共生,缔造民族共富的发展共同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彝族、苗族群众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汉族技术员指导少数民族村民学习樱花管护技术,形成“技术传帮带、收益共分配”的协作机制。农特品牌“七彩梦乡 宜品良铺”整合各族特色农产品30余个,截至目前,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约达13.9亿元。在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宜良县正以“赏花经济”为契机,推动文旅产业从“点上出彩”向“面上突破”,着力构建“一核多极”发展格局:依托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布局沉浸式智慧旅游体验区;深挖温泉资源打造“水旅”康养品牌;延伸“花旅”产业链,开发夜间赏樱、樱花主题民宿等新业态;提升烤鸭、宝洪茶等传统品牌文化附加值,形成“奇观+旅居+水疗+花海+美食”的复合型产品矩阵,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遇。(昆明市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