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正文
保山市隆阳区多措并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10:48:48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保山市隆阳区多措并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核心价值观引领,点亮精神灯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过程,以“五史学习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活动32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5.6万人次,推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植人心。深挖红色文化富矿,充分利用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蒲缥镇梁金山故居、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板桥镇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5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打造辐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环线,精心设计解说路线及解说词,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脉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从伟大建党精神谱系中汲取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内涵。

  二是文化认同铸魂,筑牢心灵基石。通过建设“石榴籽”超市,开发“石榴籽”课堂、开展“石榴籽”主题活动等,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维浸润式教育网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在各族群众心灵深处。深入挖掘、有效利用和正确阐释隆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持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构建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向各族干部群众讲清楚各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道理,不断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创新打造文化浸润示范工程,建成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2个主题广场、2条主题街道,布设3000余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广告牌,将二十四节气、中国结、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中华文化符号转化为街巷里弄的沉浸式育人场景,使中华文化认同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城市精神图腾,实现各族群众“日用而不觉”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共契,构筑起人心归聚、守望相助的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文化创新赋能,激发文化活力。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春节农民狂欢月”、咖啡马拉松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打造隆阳区各民族共有的重要文化品牌。以《彝族擦大钹》《马帮情》《老南十谢共产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作品获得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在国家、省、市展演中接连获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对各民族民间语言文字、习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编印出版了《隆阳区潞江坝傣族民歌歌词集》《细皮白》等10余种民间文化丛书,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是语言相通促融,搭建沟通纽带。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公共活动场所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大“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力度,两年来,全区共组织各族群众推广使用普通话培训516期26419人次。同时,依法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语言互通、心灵相通。此外,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效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保山市民族宗教局)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