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普洱市西盟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时代故事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10:48:50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普洱市西盟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时代故事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一直以来,普洱市西盟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践行“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的铮铮誓言,走出了一条独具西盟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谱写了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西盟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

  党的全面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生命线”。西盟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制定出台《西盟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西盟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巡察、政绩考核,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西盟县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27个省级、34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授牌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深度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坚持文化浸润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西盟县紧扣“五个认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七+N”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基层宣讲团“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基层促进民族团结氛围营造和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坚持发展凝聚 开启各民族共同繁荣新征程

  西盟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统筹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相互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推进“幸福花开”工程,建成14个边境幸福村。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安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共建共享 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

  针对多民族聚居的情况,西盟县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强化诉源治理为着力点,把庭审现场搬到村村寨寨、田间地头,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进行政策宣传、法治宣讲、法律服务,推动党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推进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城乡善治中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群众和乐、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此外,西盟县深入推进“平安西盟”“法治西盟”建设。2021年以来,全县共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网格482个,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测评由全省第61位上升至第27位、由全市第9位提升至第1位,执法满意度测评由全市第5位提升至第1位,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满意度不断提升。县人民法院荣获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称号,力所拉祜族乡荣获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力所乡南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娜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下一步,西盟县将以“收信人”的责任担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久久为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生动谱写各民族文化上相互交融、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