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迪庆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迪庆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自身实际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培根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迪庆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依托高原牧区流动党校,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到高原牧区。各级宣讲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共话农村新发展。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歌舞展演、非遗传承展示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积极推行“互联网+民族团结”等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2023年启动实施“润心工程”,推进“枝繁干壮工程”,3年共实施民族文化项目42个,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互鉴、创新发展。
思想引领,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迪庆州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过程,实施迪庆州“三江腹地石榴红”工程,贯彻落实“三项计划”实施方案。2022年以来,共组织5027名各族青少年赴东中部地区开展“手拉手”交流活动以及参加全州“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研学活动。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累计投入4亿元资金,深入实施四轮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先后创建6个全国、126个全省、373个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大力支持各族群众举办传统春节、藏历新年、阔时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积极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平台。加快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各族群众融入城市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措施更加完善,近3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在全省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加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稳步推进中华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主题公园。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建11所省级、29所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6所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94所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集中培训“直过民族”群众和宗教教职人员1.8万余人。
融合互促,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迪庆州始终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推进“健康迪庆”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人均寿命增至72.46岁,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66.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03.36亿元。“十四五”期间,省级综合财力补助资金从每年1.5亿元增加到2.5亿元。2023年6月,香格里拉民族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自主办学高等教育零的突破。2023年11月26日,滇藏铁路丽香段正式开通运营,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雪域高原迪庆从此“一步跨百年”迈入“动车时代”。全州持续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迪庆州民族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