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居楚雄:到楚雄市体验神奇的彝医药
图为中国彝医药博览馆。
位于楚雄高新区庄甸医药园区的中国彝医药博览馆,是目前全国第一个系统展示彝医药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展馆,分为彝医药源流、彝药标本、誉满华夏、彝药制剂、特色诊疗五大部分。
何为彝医药?彝族先民在捕食猎物和采食树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植物吃了会腹泻呕吐,有些食物又能解除不良症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防病治病的经验。
后来,这些经验通过口口相传或以文献记载的形式传承下来,彝医药古籍由此出现。在我州境内发掘的《齐苏书》,成书于公元1566年,比《本草纲目》还早12年,是彝医治疗疾病总结整理的代表之作,书中共记载80多种病症、270多味药和方剂,病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具有一病数方、一方数药、一药数用的特点。
如今,许多亦药亦菜、流传至今的养生汤菜,如顺气消积的香疙瘩鸡、清凉去火的粽头煮鸡、排毒去燥的重楼煮鸡、缓须发早白的何首乌炖猪肚等,源头都在《齐苏书》。
“一头扎进深山老林,一头埋入古老的彝医药典籍之中。”在彝族医药专家、全国最美医生、云岭楷模张之道看来,彝族医药犹如一座深邃无垠的宝库,其中蕴藏的珍宝尚未被完全发掘。行医至今,他一边钻研各类疾病的精准治疗之法,一边探索药物的研发创新之道,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一段普通的根茎,在他眼中皆是济世救人的良方。
目前,彝医药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药体系,彝药制剂和特色诊疗均日趋成熟,品牌特色日益凸显。全州有中成药批文283个、全国独家药品品种38个、医疗机构制剂彝药品种26个,总结整理出74项彝医治疗技术和28项彝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
彝医“活体水蛭疗法”是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水蛭俗称蚂蟥,菲牛蛭俗称“金边蚂蟥”。在云南世纪华宝医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这种在平时生活中被人敬而远之的虫子成了“当家明星”,还专门为它们建立了养殖孵化基地。
“我们以菲牛蛭产品为主,占到80%左右。”公司总经理杨国华介绍,他们掌握了菲牛蛭从养殖到加工的核心技术,并围绕带动农户养殖增收、菲牛蛭口服冻干饮片生产加工、水蛭素原料药生产、院内制剂研发生产、新药研制等方面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此外,还在楚雄市紫溪彝村打造了中国彝医药康养园,设置“彝医药大师工作室”“彝族毕摩传承工作室”“彝疗康养中心”“药膳食疗中心”等,以中医康养和养生保健为主,为游客提供集问诊、理疗、食疗、住宿于一体的全方位康养服务。康养园建成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川渝、海南、广东等地游客1.2万余人(次)。
近年来,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到楚雄寻医问药,还有不少人因钟情于中彝医药“治未病、助康养”的独特功效而选择长期旅居于此。(记者 杨臻 许涤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