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市“五心”社保服务着力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昭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建立“五心”社保服务体系,以精准化服务、普惠性政策、高效化改革,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业有所稳、困有所助”,彰显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与温度,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着力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服务扩面提质,构建让群众“放心”的服务环境。昭通市瞄准未参保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推动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积极打造“主任讲社保”“社保代言人”“社保服务驿站”党建服务品牌,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服务大厅、招聘会、培训会等平台,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向群众解读社保政策,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增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9.0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3.74万人,增幅为9.4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1.1万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至38.71万、20.51万,同比增长4.7%和5.4%。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和精准扩面,推动社保覆盖更广,确保各族群众应保尽保,参保人数显著增长,社保政策深入人心。
待遇持续提升,构建让群众“舒心”的生活环境。昭通市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扎实开展“五项服务”,每季度开展服务活动,累计解决群众问题100余个。通过建立特殊群体一对一服务制度,开展“适老化”关爱服务3000余人次,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同时,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采取上门服务、政策直播、一对一解答等形式,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到基层。2024年,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60.15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01个,并为企业减负1.81亿元,助力稳岗就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逐年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20元,人均缴费增加37.72元,惠及各族群众。通过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切实减轻低收入家庭负担,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
服务优化升级,构建让群众“省心”的办事环境。昭通市聚焦各族群众办事难点,推进“综合柜员制”改革,整合养老、工伤、失业经办机构,实现社保业务“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大幅提升办事效率。通过“社保线上服务驿站”,依托手机App、网厅等平台,推动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降低办事成本。同时,工伤预防工作取得突破,工伤医疗联网结算率达70%,进一步织密民生安全网,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的温暖与便利。
稳岗援企并重,构建让群众“顺心”的就业环境。昭通市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内部调配和优化管理,将裁员率控制在5.5%以内,获得稳岗返还资金13.096万元,公司负责人称赞“免申即享”服务便捷高效。全市全面推广“静默认证+自主认证”模式,简化待遇资格确认流程;持续开展“三减两优一提”行动,精简材料、优化流程,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建成150个“社银社邮”合作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同时,积极落实“免申即享”援企政策,为344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3191.42万元,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经营压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获得感,也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高效、更贴心的社保服务,切实增强了幸福感。
基金安全托底,构建让群众“安心”的基础环境。昭通市社保基金收支增幅合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待遇支出同比增长11.71%。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惠及困难群众33.27万人。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推动328个新开工项目建筑工人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金实现“畅通领、安全办”,为1.4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636.67万元,为9204名失业人员代缴医疗保险309.78万元,为3629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01.65万元。这些举措切实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的可靠与温暖。(昭通市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