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佤山机场自2016年建成通航以来,坚持“胸怀民族团结、服务地区民生”的发展理念,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党建创优、文明创先、服务创新、发展创效等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真情服务各族旅客航空旅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端之旅绚丽绽放。
深化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沧源佤山机场始终把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边境幸福村寨,开展“云岭青年心向党,青春情暖走边关”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通过与戍边联防队员面对面谈心交流,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各族干部职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的同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宣传推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交流。多年来,沧源佤山机场积极发挥边境窗口作用,聚焦地域特点,注重文化融合,在服务方面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每逢佤族、傣族、彝族、拉祜族等当地世居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机场工作人员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为过往旅客送上精心准备的民族特色美食,让旅客在候机之余,品尝到地道的民族风味。在贵宾厅和安检通道装饰民族文化图案、展示民族特色物品,为旅客打开一扇了解沧源民族文化的窗口,使他们在短暂停留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增进情感交融,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沧源佤山机场是一个由佤族、傣族、白族等12个民族职工组成的大家庭。机场党委始终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做到生活上关心、感情上融合、工作上帮助、政治上引导,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每逢节假日,精心组织开展“送清凉”等慰问活动,让坚守岗位的员工倍感温暖。针对困难员工家庭,齐集群体力量“捐资助学”助力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将职工的难事要事摆在前,增进各族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大家相互关心、团结互助,结下了深厚情谊。
优化合作模式,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基础。机场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优势,与旅游部门联合推出“航空+旅游”特色产品,通过宣传推广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带动当地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农产品运输方面,积极与当地农户、企业合作,帮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快速运输到全国各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与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农产品运输合作补充协议》,促进民族地区客货运输助农惠农政策落实落地,2024年完成货邮吞吐量449.47吨,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协同发展。
推进绿美建设,增添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动能。沧源佤山机场以“党建+家文化”为引领,在飞行区、机场边坡、航站区、航站楼等区域新增绿化面积436734㎡,同时将地域民族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高效推进光伏建设项目,分布式光伏已投产运行,额定容量为515千瓦,每日发电约2200度,年发电约80万度,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丰收,2024年11月沧源佤山机场荣获二星级“双碳机场”称号。机场绿美建设成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沧源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实现了沧源各族人民千年以来的飞天梦,加快了当地的交通运转,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拉近了边疆各族群众与首都北京的距离,让沧源与祖国更加紧密相连,是一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航空之路。作为边境地区连接祖国内地,特别是面向境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交通要道,佤山机场将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充分发挥中转站作用,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云南网通讯员 肖娴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