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旅居中国火城 情谊相牵共融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5:22:06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旅居中国火城 情谊相牵共融——楚雄州以“旅居+”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鸟瞰白马渡口。胡德云 摄
南华县白族三道茶展示
绣娘刺绣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彝绣秀北京”
姚安玫瑰盛开
远达温泉康养城
游客在蘑菇小屋露营
秋叶田

旅居楚雄,北回归线的“回归绿带”,“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成为吸引各族群众相聚相知的引力;

旅居楚雄,“彝医里的疗愈”见证薪火相传、温情守护各族群众生命健康的民族地区智慧和力量;

旅居楚雄,穿梭古今的“千年文明”彝族文化的厚重与魅力成为各族群众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鲜活载体;

旅居楚雄,“一半生活、一半发展”,与当地各族群众携手共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连接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多年来,楚雄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赋予所有的发展“三个意义”,在新时代奋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下,旅居成为云南文旅产业新业态,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成为新时尚。楚雄州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自然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浪漫花都”的美学盛宴‌、“滇中翡翠”的绿野仙踪、“中国火城”的盛世庆典和“康养胜境”的健康生活构成的“四季如春”生态为纸,以“千年彝韵”文化基因着墨,努力打造“山水中的休闲”“彝医里的疗愈”“哀牢系的神秘”“田园间的乡愁”“历史上的传承”“奔跑下的风姿”,跃动楚雄IP“破圈”“出圈”,“美丽风景”成为“美丽经济”,旅居楚雄成为引领旅居潮流、展现云南各族群众美好生活、促进各民族互利共赢和全方位嵌入的鲜活样本。

旅居+生态:为强引力增底气

三月武定,牡丹盛开,香馥四野。

3月17日至5月15日,“旅居云南·遇见楚雄——浪漫花海·相约武定”2025年武定牡丹文化旅游季在享有“西南第一山”“滇中绿明珠”美誉的武定狮子山火热进行中。

在此期间,惠帝紫、罗婺献瑞等9大色系、120多个品种、4万余株牡丹竞相绽放,为游客带来一场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

近年来,武定县狮子镇狮山村依托狮子山风景区的辐射,确定了“做强乡村生态旅游、打造休闲度假旅居地”的目标,整合了观音寺、狮山圣泉、狮山瀑布等12处观赏点,利用28家农家乐及108间腾退空间和闲置用房,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旅游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拓展了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众多城镇、都市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2024年,狮山村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400多万元,在实现村民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拓宽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场域。

无独有偶,南华县雨露白族乡以“生态立乡、文旅兴乡”为思路,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寻菌体验为特色,以乡村田园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探索出了大山林里找菌子、农家院里摘果子、趣味活动找乐子、闲来一起对调子、村子里边住帐子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而这也成为南华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围绕把游客引进来这一核心要义,布局“一核两带多点”全域旅游规划,串点成链、全域联动,深耕农文旅融合之路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2024年,南华县接待游客356.97万人次,同比增长6.82%,实现旅游总花费36.95亿元,同比增长16.84%,旅居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特色、促进旅居产业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延伸的重要平台。

依托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旅居产业,楚雄的各个县都在不断探索:

姚安县通过创新实施林下花卉种植模式,破解土地制约、重构利益联结、延伸产业链条,让“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异彩。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林下花卉种植5000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带动2897户农户户均增收2071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元谋县凭借独特的“八度禀赋”——温度、高度、纬度、湿度、洁净度、便利度、优产度、潜力度,以及“东方人类故乡、冬早蔬菜之乡、绿色康养之乡、南繁育种天堂”的美誉,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云南旅居品牌“元谋模式”,成功将元谋打造成为“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购”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探索不停,努力不休。

在哀牢山云海翻涌的褶皱里,在百草岭星河垂落的臂弯中,在金沙江峡谷蜿蜒的脉络间,永仁直苴、外普拉,双柏李方村、姚安西关村等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和185个美丽村庄散落其间。这些隐逸于森林云海里的村落,与4500多种种子植物、680多种脊椎动物,以及绿孔雀和谐相处,“推窗见山水、出门遇生灵、抬头见星河”成为楚雄山村最真实的写照,为楚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旅居+生态”,吸引各族群众源源不断来到楚雄、爱上楚雄、留在楚雄增添了无限的底气。

旅居+康养:为奔幸福增内涵

当寒潮席卷北国,在彩云之南腹地,楚雄正以20多摄氏度的暖阳、千年彝药的草木香和山野馈赠的烟火至味共酿着康养疗愈史诗。

近期,记者来到位于楚雄市的云南世纪华宝医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这里,水蛭成了“当家明星”,有专门的养殖孵化基地,只因“活体水蛭疗法”是彝医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

公司总经理杨国华介绍,他们长期致力于彝族医药传承创新,现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8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彝医药大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公司研发生产的菲牛蛭冻干粉、熊胆粉(冻干)等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近两三年来,为积极融入全州发展格局,公司开发了工业旅游项目。“每天都有旅行社组织人员来公司参观,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上万人的到来。”杨国华表示。

为了延伸服务链,公司还在楚雄市紫溪彝村打造了中国彝医药康养园,设置彝医药大师工作室、彝族毕摩传承工作室、彝疗康养中心、药膳食疗中心等,以中医康养和养生保健为主,为游客提供集问诊、理疗、食疗、住宿于一体的全方位康养服务。其中康养园建成运营至今,累计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川渝、海南、广东等地游客1.2万余人次。

“这些游客最终成为一个个传播民族医药文化的种子,将其传播到全国各地。”杨国华认为,随着影响力不断提升,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到楚雄寻医问药,还有不少人因钟情于中彝医药“治未病、助康养”的独特功效而选择长期旅居于此。

元谋以最宜居住环境,成为全国闻名的暖冬家园和全国医养结合的示范县,每年吸引8万多人到此避寒旅居,旅居人群购房比率达到70%以上。因此,纵观整个楚雄,说起康养,自然少不了元谋。

3月的元谋春风醉人,百花争艳。

在元谋·远达温泉康养城的中彝医药康养中心,记者遇到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万大姐,她正在进行彝医药特色诊疗。

“我是一个肺癌患者,今年是手术后的第六年。这里冬天很温暖,我在这买了房子,冬天来这里过冬。这个康养中心就在小区里,对我的生活、康养都非常便利。”万大姐表示,小区里的邻居都来自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元谋县中医医院主管护士李云燕告诉记者,这个康养中心由元谋县中医医院提供医疗保障,开展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特色中医服务,打造集“预防、医疗、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把健康服务送到康养旅居客的家门口。

这是元谋县依托温暖气候、温泉资源和中彝医药特色,大力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元谋县积极推动文旅、康养、体育、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吸引众多中老年人选择在此旅居康养。通过积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为康养人群提供适老化、智能化居住环境,2024年旅居养老接待人数达3.2万人次,旅居客在元谋旅而有乐、居而有获。

同样,姚安县中医医院加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创新联盟,吸引浙江彝医专家徐象泉设立全息中医诊所,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中心自2024年9月运营以来成效显著,成为区域康养服务标杆。

南华县龙川镇以德茂庄园为抓手,深挖温泉“热资源”,撬动系列“暖经济”,全力打造以“绿色生态、温泉风貌、旅居生活”为核心元素,蹚出“温泉+”的“旅游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年来,楚雄州围绕“旅居+”“+旅居”全要素发力,推动太阳历演艺小镇、远达运动康养城、哀牢山·楚雄野生动物世界等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标志性项目建设,发展“中医+彝医+生态+养老+体育+文化+农业”的全链条旅居康养集群,打造了西南地区最有温度的康养高地,让康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添了内涵。

旅居+文化:为结同心聚伟力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各族群众在楚雄这片热情如火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融合共生,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每迈出一步,都有可能与历史共频、与心灵起舞、与文化同行……

以彝绣为例,这一承载着彝族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在楚雄州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向“亿元产业”的跃升。

自2018年沪滇文化协作开展以来,两地携手推动彝绣从彝乡走向国际舞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至2024年,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45亿元增长至3.12亿元,绣娘人数从5万人增至6万人,经营主体从538户扩展至2233户。

千年彝绣,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促进各民族旅居客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中,增进彼此之间的认同,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携手共富。

在楚雄,随处可见火的历史、火的文化,天天是节日,夜夜有歌舞。每逢夏秋之交,中国最炽烈的民族团结盛宴——火把节隆重登场,各族旅居客在极具仪式感的全域文旅欢歌中沉浸式感悟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

在元谋人博物馆、禄丰恐龙谷,各族旅居客在追溯人类文明起源和生命进化历程、探寻历史长河演进奥秘中,感慨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在武定己衣大裂谷、元谋土林、三潭瀑布等自然地理奇观,各族旅居客在探寻祖国大好河山的地质变迁之谜中,见证祖国地大物博的真实模样,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在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彝人古镇、石羊古镇、光禄古镇、黑井古镇,让旅居客领略楚雄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在多元文化美美与共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文明互鉴;

在元谋、姚安、楚雄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旅居客沉浸式体验长征伟大壮举和巧渡金沙江的运筹帷幄,在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中汲取奋进力量,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在楚雄州,“旅居+文化”搭建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拉紧了各族旅居客心灵之间的纽带,激发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旅居+发展:为强交融提质效

如果要让旅居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就要有产业发展的支撑。

在姚安县就有一位旅居的“课代表”——赵勇志。

他曾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七宣村做乡村CEO,通过多方努力,短短1年多的时间,赵勇志团队盘活村民闲置房屋12院,把七宣村打造成一个从留不下一个外来游客到同时可以接待40多人且常常爆满,新兴产业从零到多种新业态全面开花的村子。

因为这个成功的典型案例,2024年11月,在姚安开展引入乡村CEO模式的大背景下,赵勇志来到这里。

短短几个月,赵勇志通过网络宣传吸引了一拨90后、00后粉丝来到姚安的光禄古镇。来自湖南的陈光钥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小红书上关注到了赵总,被他吸引而来。来到以后我发现,这里生活节奏慢,而且民风淳朴。年前,隔三差五就有村民请我去吃杀猪饭,这种有温度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很幸福。”陈光钥告诉记者,为了让这种生活持续下去,自己还开了家面馆,目前正在装修,自己的人生自己定义,在姚安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让陈光钥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天他们几个来自湖南、北京、重庆等7个省份、在姚安光禄古镇创业的旅居客吃了顿火锅,大家带了各自家乡的美食。一顿火锅中,山西的陈醋、重庆的火锅、鹤庆的酒,酝酿出旅居楚雄中一种叫“融”的幸福。

这样的故事在楚雄还有很多。

杨涛本是做着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翻译工作,妻子曾鑫则是一家公司的财务。2024年初,他们辞掉原来的工作,跨越3000多公里,一个骑摩托、一个开车拉着全部家当来到云南。在多个地方旅居考察后,阳光充沛、人口不多的永仁成为他们理想的旅居地。

“如果可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此生活一辈子。”这是如今在永仁县旅居的杨涛和曾鑫的愿望。

为了更长远地在这里生活,杨涛去曲靖学了柴烧制陶,并把柴烧作为在永仁新的事业。“前不久,我的第一窑柴烧制品出炉,就有了2000多元的收益,周末的学生研学也开始有了一些收益。我对目前的模式很满意,既让当地的小朋友了解了柴烧这种工艺,又为我们继续在这里旅居增强了信心。”

赵勇志和陈光钥、杨涛和曾鑫的故事是姚安县、永仁县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生产,出台系列优惠措施,加快推进旅居产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姚安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及花卉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旅居产业。以云南姚州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公司深度挖掘各类资源,把历史、非遗、鲜花、康养等元素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打造集吃、住、游、康、体、休等于一体的农文旅大健康产业项目。自2022年3月入驻光禄古镇以来,完成遇见村舍精品民宿、邱家大院精品民宿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集房车营地、美食烧烤、水上娱乐于一体的光禄溪畔营地、美食文化街建设也初见成效,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

依托旅居,永仁县则走出一条资源盘活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永仁县目前吸引各类康养人口超2万人,占了常住人口20%。目前,永仁计划重点打造“玫瑰阳光城”小区这一城镇旅居示范点位及宜就镇外普拉村、莲池乡羊旧乍村等7个乡村旅居示范点位。同时,规划了知青文化、赛装文化等特色主题的3个乡村旅居点位和2个城镇旅居点位,让想要留在永仁的旅居客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都能找到理想的生活。

当下,“旅居楚雄”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楚雄,成为了“新楚雄人”,旅居成为楚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态,促进各族群众空间嵌入的实网络,增强各族群众文化包容与互鉴的金纽带,改善各族群众就业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好渠道,楚雄州也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更广泛地打破地域壁垒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一方热土。(记者 马新焕)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