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出教室 走进阳光!“壮苗行动”宁洱这样做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宁洱县宁洱镇第二小学的课间15分钟秒变“活力加油站”。武术健身操、集体跑操、花样跳绳……传统游戏碰撞现代活力,“壮苗行动”让每个孩子跃动成长!
在宁洱镇第二小学,民族韵律操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伴随着欢快的民族音乐旋律,同学们整齐地跳跃、旋转,尽情释放着青春的活力。“现在课间休息时间改为15分钟,还有30分钟的大课间,我们可以尽情地运动玩耍,上课都更有精神了。”宁洱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们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校积极打造多彩课间,推出“15分钟常规课间操+30分钟主题大课间”的“双课间”模式,并按年级分区开展。
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双师协同”指导,针对学生兴趣差异,推出“菜单式”体育活动,既有规范化的广播体操、健身操,也有民族韵律操等特色项目,形成别具特色的课间活动体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学校还积极整合校内场地资源,专门升级了足球、篮球、跳绳等器材设备,引入校外专业教练驻校指导,构建起“基础课程+班级联赛”的常态化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让体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操场上,学生和老师一起跳绳、打球等,“课间15分钟”俨然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
宁洱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探索“体劳结合”新路径,将茶艺表演中的形体训练、汽修实操中的力量训练等纳入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们“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双向提升。
宁洱县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表示,学校严格执行课间休息政策,充分保障学生的活动时间。在课间活动中,学生既放松了身心,还学会了技能,做到了劳逸结合,现在同学们学习的专注度和效率都提高了。
自“壮苗行动”启动以来,宁洱县以“确保学生日均体育活动超2小时,显著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创新构建“课程分层、资源联动、文化融合”的特色体育教育体系。以“通过三年的努力,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降低近视率和肥胖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教育之路。(记者 陶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