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宁田蓬蔑弄村:抵边村寨,绘就边境幸福新画卷
近年来,富宁县蔑弄村搭乘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东风,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紧扣“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强边固防、民族团结以及移风易俗等工作,实现了从内到外的全方位蜕变,村子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边境和谐稳定,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容村貌焕新颜。曾经的蔑弄村,道路崎岖难行,夜晚漆黑一片,生活环境堪忧。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启动后,蔑弄村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组建村级共建理事会及共建小组。通过召开群众会议与党员大会,赋予群众规划家园的主导权,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政府物资补助,共建理事会现场悉心指导,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村庄建设在保留彝族特色建筑和古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老旧房屋修缮加固、外立面改造、村内道路修复以及“两污”治理等工程,持续优化人居环境。首先,对庭院进行全面改造,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清理淤积、排除污水,拆除私自搭建的围挡,规范柴草堆放,砌筑精美花台,栽种各类花草,并巧妙利用村民闲置的老石磨、老坛罐等物品进行装饰,让彝族村寨的古朴韵味得以充分展现。其次,科学规划人畜圈舍分离改造,合理布局化粪池与污水管道,有效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最后,精心保护彝族传统民居文化,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在外墙增添形态各异的彝族文化彩绘图案,实现美化亮化,使古朴大方的彝族传统文化特色与韵味得以完美保留。
产业“蝶变”正当时。蔑弄村位于边境地区,海拔较高,是典型的彝族村落,长期依赖传统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大豆,但经济效益欠佳,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微薄。随着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日益改善,村民们发展产业、追求富裕的底气更足了。在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村党支部书记、老支书非强荣带领村民深入挖掘本村资源优势。近年来,成功发展生姜种植300余亩、烤烟100余亩、万寿菊100余亩,生猪养殖240头、肉牛养殖80头。通过农业与畜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蔑弄村户均增收5000元至10000元,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边疆稳固筑安宁。蔑弄村作为抵边村小组,拥有长达5公里的边境线。近年来,在党组织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家家户户规范悬挂国旗,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村民们的法律意识逐步提升,村内4名党员自发组建国门党员先锋服务队,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边境巡逻、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以及各类公益活动。如今,村寨治安和谐稳定,村民的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生活的显著改善,让边民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守边固边的强大动力,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化作守边固边的自觉行动,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边境安全防线。
如今的蔑弄村,村庄靓丽、村民精神饱满、道路整洁干净、山川秀丽壮美,处处风景如画,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美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