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08:53:18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年来,云南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聚焦空间互嵌促交往。编制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统筹资源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协调发展,不断拓宽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平台。发扬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传统,依托立体式分布的地理、生态、气候特征,形成不同民族立体居住、交错融居的居住结构,以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加速城市、集镇、乡村人口迁徙和流动,城乡人口分布更加均衡,形成空间互嵌的社会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9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5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与15个省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协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互嵌融居。

拓展文化互嵌促融通。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连续6年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实施了1051个保护传承项目,打造了101个民族文化精品项目。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开发“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创产品,打造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目瑙纵歌节、“摸你黑”狂欢节等各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品牌,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文体活动,推动100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村超、村BA、村排等赛事。2024年全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700余场,参赛规模156万人次,各族群众在赛事活动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加强经济互嵌促共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接续推进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等惠民富民工程。抓基础设施打通交往道路,78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全部通高等级公路。抓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聚焦脱贫村能力提升,扎实推进374个边境幸福村建设,有序推进12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稳步提升8481个脱贫村发展能力。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向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推动异地转移就业,促进增收。

推进社会互嵌促和谐。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继续推进全域创建、五级联创,深化创建进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社区(村)、学校、铁路、医院、部队、宗教活动场所、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十进”工作,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深入实施“微细胞创建行动”,深化创建进楼栋、班组、家庭、岗位,通过制作红石榴、民族人物等卡通形象的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像“芯片”一样植入文创、旅游商品和生活用品。探索建立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联盟共建机制,组织4个州(市)的34个社区共同签署《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大联盟共建协议》,推进“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共促各民族互嵌交融。

提升心理互嵌促认同。健全完善民族法规体系,制定《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省级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10件、自治条例37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神圣国土”的重要指示要求,边境地区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在全国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宣传,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创新打造“石榴红”工程,深入实施“三项计划”。积极举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民族节庆活动,广泛开展“百家宴”“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让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加了解、增进情感、增强认同。(钟瑞华)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