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打跳舞出民族团结旋律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18:05:10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打跳舞出民族团结旋律

打跳现场
打跳里的幸福笑容
田七演绎“摩托舞”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的佤族寨子里,古老的佤族文化源远流长。打跳,作为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情感。

田七,家住上允镇下允村小新寨的佤族男子,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不仅是佤族“摩托舞”的创始人,更是用舞蹈架起民族团结桥梁、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的带头人。他凭借对打跳的热爱与创新,让传统打跳焕发出新的生机,使佤族打跳火遍大江南北。

一支舞,跳出致富新篇章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跳舞还能赚钱!”打跳队队员美芳激动地说。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内婚庆喜事对民族歌舞需求的增长,以田七为首的佤族打跳队迅速走红。他们独创的“摩托舞”将传统佤族舞蹈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凭借强烈的节奏感和充满张力的动作火遍全网,成为全网点击量破亿的“流量密码”。

如今,上允镇除了田七打跳队,还涌现出岩情、小五等近10支专业佤族打跳队伍,年均演出超千场,档期排满、一“队”难求。打跳队员们白天务农,夜晚化身“文化使者”,人均月收入达数千元,不少家庭通过打跳盖起新房、开上新车,真正实现了“舞动脚尖,富了口袋”。

一支舞,跳响团结主旋律

佤族打跳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更在于它跨越民族与年龄的文化凝聚力。

“动作简单、节奏带劲,谁都能跟着跳!”上允镇上允村村民田芳说道。无论是佤族、傣族、拉祜族,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只要音乐响起,大家便会自动围成圈,踏着整齐的舞步,笑声与欢呼声交融。

这支“团结舞”打破了语言的隔阂,消弭了文化的差异,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律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田七常说:“我们的舞台没有陌生人,大家都是一家人。”如今,佤族打跳已成为当地节庆、婚礼、文化交流的“标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支舞,跳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田间地头到网络云端,从村寨广场到各大城市舞台,上允镇的佤族打跳队以文化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年轻一代的岩情夫妇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直播平台展示打跳场景,吸引了6.4万粉丝,每场直播在线人数超千人,获点赞超百万人次,让佤族文化“破圈”传播。这种“线下展演+线上传播”的模式,让佤族打跳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撬动乡村经济的“杠杆”。

这些,仅仅是上允镇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允镇党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辖区佤族、傣族、拉祜族等多民族文化底蕴,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支持打跳队伍规范化发展,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舞蹈培训、网络直播培训等方式,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同时,各村党总支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基石,佤族打跳的“火”,不仅点燃了民族文化的自信,更照亮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下一步,上允镇将继续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