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云南是一片红色热土,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云南省昆明市等10个州(市)、开远市等5个县级市获命名。云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军民奋进新时代·双拥潮涌彩云南”系列报道,讲述全省15个全国双拥模范城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生动实践,传播云岭大地上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佳话。
腾冲,这座闻名遐迩的中国旅游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这里,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是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腾冲市以“创建全国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在双拥工作道路上奋勇前行,全力开创崭新局面。边疆腾冲,军民携手,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谊深,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幸福欢歌。
民拥军情深,旅游优待暖人心
腾冲市充分挖掘独特的气候、人文和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依托,大力拓展优待证的应用场景,精心打造旅游拥军的闪亮品牌,让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在全市弥漫开来。
在景区门票优待方面,全市48家A级景区景点张开热情的怀抱,对到腾冲旅游的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率先实现首道门票全免的优厚待遇。自2023年实施以来,累计优待人数达18万余人次。在住宿折扣优待方面,腾冲在旅游拥军的道路上不断深耕细作,拓宽社会化拥军之路,成立拥军联盟。截至目前,全市117家拥军酒店、民宿、客栈纷纷响应,对现役军人和持优待证优抚对象住宿实施折扣优待,让军人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尊崇服务全覆盖方面,腾冲市牢固树立“退役军人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理念,不仅服务好本市退役军人,对于到腾冲旅游、旅居、购房定居的非腾冲籍退役军人,在办理优待证、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中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与优待,也让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在腾冲收获满满的服务。
军爱民意重,强边固防勇担当
腾冲,是一座闪耀着英雄光芒的城市。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涌现出抗日县长张问德、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仁人志士。二战时期,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写满了抵御外侮的慷慨悲歌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那是腾冲人民不屈的脊梁。进入新时代,强边固防成为“双拥工作”的头等大事。如何守好150公里的国境线,确保一方平安,成为腾冲军民共同的使命。
为此,腾冲市积极探索实践边境乡镇“大党委”制,实体化组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驻地部队与边境乡镇、腾冲海关、边检、边管携手组建“国门大党委”,建成3个联指中心、21个边境联防所。他们统筹推进新时代党政军警民联手强边固防,系统性制定完善军地协调、联防联控、联席会议、联防值班、情况通报、情报会商、训练演练制度,形成了“党管、政建、警用、军联、民参”的联动格局,如同一座坚固的长城,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兵支书”赵家清,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1999年,职高毕业的佤族青年赵家清应召入伍。“离开家乡,我才知道大山外的世界是多么繁华。”2002年6月,退役后的赵家清,光荣入党。怀着对一身戎装的感情,2006年回乡应聘为交警大队协警,后转为清水乡派出所辅警,一干就是四年多。有一次,勇敢出警,出色地处理了几个自然村之间的矛盾冲突,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0年3月,赵家清顺利当选三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开创了一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让清水镇的乡村旅游成为腾冲市旅游产业的缩影,成为腾冲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腾冲旅游带动着司莫拉的发展,司莫拉的旅游新业态也助推着腾冲旅游产业。
军民鱼水情,崇军拥军代相传
腾冲自古以来就流淌着崇军拥军、爱国护边的热血,有着优良的传统。
“你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我想当兵!”
“为什么?”
“就想像他们一样!”
顺着孩子们奔跑的方向看去,原来,“他们”指的是站在旗杆下的仪仗队——解放军战士。几分钟后,腾冲市明光镇自治完小三百多学生集结完毕,表情庄严,列队以待。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的面容,让藏在大山里的国门校园,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与师生共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官兵们化身为辅导员,进班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如教低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教唱国歌,一遍遍念祖国的名字,用地图模型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家乡;对高年级的学生,则紧扣时代精神,给他们讲战斗英雄、“时代楷模”的故事。精彩的讲座,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国防教育的大门,强边固防的意识也在国防教育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每年,官兵们都会定期到学校“迷你军训场”开展军事训练,全校师生身着迷彩服整齐列队,在军事教官的指令下进行训练。“卧倒、匍匐前进、卧倒……”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训练中的那一声声口号,是孩子们对军人的崇敬,也让国防教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将国防教育落实到位,学校还积极构建了“八个一”红色文化活动。即每学期阅读一本红色图书,分享一个红色故事,诵读一篇红色诗文,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观赏一部爱国影片,缅怀一次革命先烈,参观一次驻地军营,参加一个竞技运动项目。
通过党政军警民和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腾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民共建共育学校”“腾冲市双拥学校”等荣誉。新时代的腾冲市明光镇自治完小,正昂首阔步,走在现代化教学的路上,一路播撒国防教育的种子,国防思想之花遍地盛开。
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 通讯员 沈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