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市擦亮“旅居”名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昭通市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持续拓展旅游业态、创新打造旅居品牌,让旅游热起来、旅居火起来,推动全国各地游客在昭通避暑旅居、互嵌交融。
中心城市焕新颜,古城旅居增热气。昭通古城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人文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2024年,昭通市全面启动古城保护工程,以“微改造”为抓手,改善提升城市面貌和文化现实价值。修缮迟家大院、陕西会馆、广东会馆、李氏支祠等一批古城旧址,打造北正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元宝山体育公园、乌蒙水乡公园城市会客厅、利济河生态空间等一批城市功能区;以昭通籍滇商李耀庭的故事为背景创作演出庭院剧《壹根扁担》,为古城注入文化底蕴。通过推进片区更新,与周边资源联动,培育沉浸式文旅体验、特色餐饮、民宿集群、都市消费等新业态,将文化建设与产业建设、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留住古城烟火气,展现城市老场景,焕发新时代风貌。今年春节期间,昭通古城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美丽县城景象新,舒适宜居添活力。湖滨巧家,借助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机遇,推动移民搬迁安置与湖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打造“三步一风景、五步一游园”旅居胜地,描绘了一幅“山、水、城、人”和谐相融的高峡平湖壮美画卷,江畔房车营地吸引一批批房车旅行者纷至沓来。绿美绥江,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坚持“城区即景区”理念,依托县城依山傍水、雨热同季等独特优势,不断完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防护绿地等绿化网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6平方米。远山薄雾升腾,眼前绿植葱茏,一种休闲康养、赏花观景的绥江慢生活吸引着一批批旅居者姗姗而来。港口城市水富,立足“港园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深化扩港、建园、退城,围绕“一区一港四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展现山水和港口特色。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舒适、优质的休闲环境,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今年1月,水富市入选全省首批10个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之一。
特色城镇魅力显,文旅融合谱新篇。扎西红色小镇,整合扎西会议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小镇,擦亮红色文化旅游名片,助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5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古色古香豆沙镇,依托“一目三千年、五道过雄关”的厚重文化,充分挖掘“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和“五尺道”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加之石门三粑、腊肉竹笋汤、特色乌鸡汤系列盐津美食飘香,“古道古风古韵悠扬,美食美景美美与共”的世外桃源画卷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续写着南丝绸之路上古道雄关新篇章。花果飘香洒渔镇,依托洒渔河流域独特自然风光、高原特色苹果和樱桃产业等,以洒渔河为生态轴,整合河谷流域资源,通过竹筏漂游观光、房车俱乐部、无动力乐园、生态驿站等,打造集亲水观光、休闲露营、康养度假、文化创新于一体的洒渔河水利风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避暑纳凉、观光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