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耿马县大水井:绘就边境治理新图景
近年来,耿马县大水井村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机制为核心,将基层治理与强边固防深度融合,探索出“活动共同过、安全共同守、产业共同兴、民生共同惠、文化共同传”的“五个共同”边疆治理新路径。
大事小情一起议
“村口议事亭的板凳会,每月雷打不动!”村党总支书记李任瑞介绍,大水井村创新“1+5+N”联席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与驻地军警站所成立“遂行军事任务型”联合党支部,由大水井村党总支书记任书记,河外边境派出所民警任副书记,边防检查站党员任委员,开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结对共建,联合驻地军警、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乡贤能人每月组织开展至少1次支部活动,共商边境巡逻、村寨发展、民生难题,形成“决策共商、资源共用、难题共解”的治理格局。去年以来,通过“火塘夜话”“田间课堂”收集建议42条,党群关系在共商共议中愈发紧密。
河外边境派出所民警胡理勇担任大水井村党总支副书记、法治副村长,他说,党建是治理的“根”与“魂”,只有党组织强起来,群众才有“主心骨”,通过主题党日联过、惠民政策联讲,群众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当家人”。
平安家园一起护
“边境巡逻队里既有民警、民兵,也有我们村民。”护边员罗忠能每天带着自制“边情记录本”,与村里组建的“护边联防队”每日巡查国境线。
大水井村将6.932公里边境线划分为3段管理,结合53个微网格做好全村安全工作,成立驻村工作队员兼自然村长、社区民警、联防员、界务员、民兵、群众等组成的“护边联防队”,设立“党员护边先锋岗”,带动全村318户群众“挂包”边境线,依托2个联防所,创新“智慧守边”模式,实现人防、物防、技防联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群防群治网络。同时,对河流堤防、山林火险、特殊人群等重点领域进行排查,让安全防线越守越牢。
致富路子一起闯
大水井村结合资源优势,构建以种植养殖为主导,边民互市为辅,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延伸产业发展链条。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8.77万元,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
如今,边境线上“巡逻道”同时是“产业带”,边民鼓了口袋,更坚定了守土固边的信念。
返乡青年曾建荣说:“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种蚕桑、魔芋加工厂务工,收入翻番还能照顾到家里。”
有难大家一起帮
大水井村建成“四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河外派出所民警兼任大水井小学法治副校长,村医定期开展“健康戍边行”。
针对留守老人儿童,军警民结对组建“护苗助学队”“夕阳关爱团”。村内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完成道路拓宽、污水管网改造、红色栈道等工程,建成集停车场、老年人活动场所、篮球场、陀螺场为一体多功能应急避难场所。村党总支以“党员带头、乡贤示范”为抓手,20名党员带头拆墙透绿,村中“黄牛饮水”等3D墙画成为大水井独有一景。
村民何中华说:“路宽了、环境美了,游客都夸我们村像画里一样!”
优秀文化共同传
大水井村有汉族、布朗族、彝族、傣族等多民族聚居,村党总支把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固边文化等内容以图文形式绘制在墙面上,把“小微权力”监督、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事项写进村规民约。
同时,每年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主题活动,组建“迷彩之恋”文艺宣传打歌队,举办“界碑下的党课”“警民篝火晚会”,双语宣讲党的政策覆盖全村,讲好大水井红色故事,着力把大水井打造成为边境线上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末梢边境”到“前沿阵地”,大水井村用党政军警民握指成拳的生动实践,书写了“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时代答卷。在这里,每一座界碑都铭刻着忠诚,每一户庭院都升腾着希望,共同绘就了边疆稳固、边民幸福、边境繁荣的画卷。(通讯员 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