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正文
一颗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记全国劳动模范、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赵爱军(中)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16:32:53  来源: 临沧日报

原标题:一颗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记全国劳动模范、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赵爱军(中)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要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聆听赵爱军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沧源民族团结故事。

作为龙乃村发展的奋斗者、见证人,赵爱军亲历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全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是边疆繁荣发展稳定的基石。

“如何更好地维护好民族团结?”赵爱军意识到,要用好基层宣讲阵地,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让民族团结的基因代代相传。特别是近年来,在党组织的关心下,赵爱军先后到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参加专题培训班,每次学习归来,他都把学习收获与切身感受相结合,通过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议、接待游客等形式,用朴实的语言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带头人。

骑着小摩托、挎着布包、带着喇叭,赵爱军又出发了。他充分发挥“云南省第二批云岭先锋讲师”的身份优势,用佤汉“双语”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带领村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等爱国故事,厚植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旗帜鲜明地维护好民族团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龙乃村治理有效的关键。赵爱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着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

立足村情、采纳民意,赵爱军组织村民一同商量制定了10条通俗易懂、务实管用、群众接受的村规民约,把爱党、爱国、爱家乡作为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人人要爱边,户户要护边”“要信就信共产党”等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纳入其中,成为村民们时刻谨记的守则,让大家真正做到思想转变、心灵转换、行动转化。

“立了规矩,心里就有一杆秤,我们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不得。”在赵爱军的积极引导和村规民约的规范引领下,群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是党的好政策让边疆各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在各类传统节日期间,我们都开展民族歌舞展演、文艺晚会和篮球比赛等活动。”在赵爱军的号召下,龙乃村组建了村文艺队。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龙乃村外出务工、上学的人纷纷回村,一同筹备美食、举办活动,亲如一家。

谈起龙乃村,周边群众都知道这里的村民酷爱足球。早年条件差,村民拿竹竿搭简易的球门,没足球就踢矿泉水瓶。为给村里建设足球场,赵爱军到各相关部门积极奔走。

经过努力,龙乃村建成了一块标准的五人制足球场,赵爱军又筹经费买了8盏照明灯,安在球场四周。“现在,村民白天干农活,傍晚就到球场上尽情踢球,群众的心聚得更拢了。”赵爱军说。

依托“胞波亭”“中缅胞波纪念碑”“为侨服务站”、村文艺队等阵地,村里常常举办主题教育、文艺演出。邀请周边村寨群众一同开展歌舞展演、“村晚”“村BA”等活动,促进各族村民交往交流交融,龙乃村也因此成为睦邻友好示范村寨。(李沁园)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