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云南民族博物馆—— 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15:38:15  来源: 云南网

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的民族服饰。记者 王毅 摄

云南民族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云南实践的重要窗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

云南民族博物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文化惠民、资源下沉、社会协同”三大维度,通过有形的文化展示、有感的多元传播、有效的社会参与,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社区,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博物馆的力量。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已成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有形的文化展示:让“铸牢”意识可触可感。博物馆打破传统展陈边界,以“流动博物馆+社区文化空间”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场景。策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流动展”“云南家风文化主题展”等流动展览,深入滇池旅游度假区怡景社区、卫城社区、金河社区等多个社区,通过巡展讲演与专家讲座相结合,让云南民族博物馆成为了社区的流动课堂。

有感的多元传播:非遗进社区,让文化浸润直抵人心。博物馆以非遗技艺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共生”。依托国际博物馆日、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博物馆之友”联动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一同走进昆明市多个社区,开展剪纸、造纸、扎染、面塑等文化体验活动。让各族群众增进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效的社会参与:“博物馆+”让共同体建设可持续。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战略,构建“博物馆—学校—社区—景区”四位一体教育链,形成资源互通、场景联动的长效机制。博物馆依托精品民族文化类主题研学活动与多所中小学校联合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课程。联合景区开展跨界合作,用“一个项目、两个基地、多元品牌”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传承和品牌塑造并举的跨界合作创新发展道路。突破传统“一次性活动”模式,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常态化。活动累计涵盖12所大中小学师生及周边社区群众近4万人次,并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影响近10万名师生及群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流动展览进社区到非遗技艺活态展示,从单一文化供给到多元主体协同,云南民族博物馆以文化之力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文化浸润社区”实践,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筑牢精神家园,谱写社区互嵌新篇章。(黄虓鹏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博物馆)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