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家人的阳宗海”民族团结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阳宗海风景区以非遗民俗活动为依托,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性。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阳宗海风景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环湖绿道为主会场,全方位沉浸式打造阳宗海“一核三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路径,创新开展以“三月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活动,助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家人的阳宗海”民族团结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经济互嵌共谋发展
阳宗海风景区深化政企资源互补协作,整合餐饮、文娱、康养等10余个行业资源,构建“商业赞助—公益转化—文化传播”模型。政府负责统筹场地规划、非遗资源调度,海边新业态定向赞助无人机编队表演,推动“低空经济”“夜间经济”与“体验经济”深度融合。500架无人机在200米低空进行编队表演,形成空中广告效应。餐饮行业打造“老街长街宴”与“烧烤汤锅长街宴”,带动周边商户营收同比增长45%。通过“饮水公益站”“饮用水品鉴”等系列活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践行与企业知名度提升有机结合。最终取得“单日消费峰值突破200万元,带动周边产品销售额增长62.5%,企业投资回报率达55%”的良好成绩,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赢局面。
文化互嵌共襄盛宴
以非遗民俗活动为依托,阳宗海风景区拓展时空、丰富内容,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性,打造“日游夜秀”复合旅游场景。日间开展踩街巡演,演绎青龙灯、麒麟灯、板凳龙等传统项目;夜间则以无人机光影秀、千人海滨打跳为主,联动非遗展示区、嗨翻味蕾区、文艺汇演区,让游客感受到“文化可触、美食可品、表演可赏”的全域沉浸式体验。动态演绎哪吒踏浪、申公豹施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关索戏脸谱、阳宗海渔舟唱晚等场景,每场表演20分钟,累计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同时,集中展示市级非遗汤池老酱、速氏木雕等非遗技艺,重现“八仙过海踩高跷”非遗民俗表演,塑造“听得见、带得走”的文化记忆。
心理互嵌共创品牌
通过展演与体验双向引流,阳宗海风景区“三月三”民俗文化传播从线下延伸至“云端”;动员辖区社区、机关、志愿服务队、文艺爱好者、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筹备,自发组建22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创作编排《旌旗猎猎 战鼓雷鸣》《汤池欢迎你三跺脚》《汤池祝酒歌》等73个作品,形成200余人的活动志愿服务队。活动期间,接待游客总量达16万人次,较2024年增长68%。在活动筹备与开展过程中,联动协作调解摊位纠纷等小微矛盾15起,办结率100%。线上视频播放量突破500万次,抖音话题“汤池三月三”点击量超440万次,全网话题阅读量破3亿次,“一家人的阳宗海”民族团结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