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曲靖市宣威市以“三措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3日 11:37:10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曲靖市宣威市以“三措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有形之魂”筑牢思想根基、“有感之举”推动文化繁荣、“有效之法”促进文化共享,持续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

  “四海同心”续文脉,以红色基因激活历史传承。宣威市立足“滇黔锁钥”区位优势,深挖文化底蕴,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乐丰乡铁道兵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大家讲”主题活动600余场次,覆盖5.8万人次,讲好卓琳等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将杨柳古驿道、普立乡攀枝嘎农业学大寨等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团结教育素材,通过“重走古驿道”“田间课堂”等形式,生动展现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的壮阔篇章。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红色记忆广场”等公共空间20余处,让历史文化“活”在街头巷尾,成为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春风化雨”润民心,以全域宣教厚植共同体意识。宣威市构建“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立体化宣教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必修课,创新“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研讨实践”三段式培训模式,2024年干部轮训3200余人次,实现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全市963所学校开设“铸魂育人心向党”专题课程,全面加强以德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阵地,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2个,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系列活动,深入村寨开展宣讲1300余场。

  “美美与共”享非遗,以文旅融合推动交融互鉴。宣威市以非遗保护为纽带,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激活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引擎。建立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库,培育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命名代表性传承人50名,扶持民间文艺队伍300支,年均举办“非遗节”“花灯戏大赛”等活动80余场。打造“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火腿文化”三大文旅IP,开发涵盖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文保单位、非遗体验等元素的4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宣威市共接待游客869.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9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8%、6.88%,创作《千里送鹅毛》《便民道》《残局》等各类文艺作品1000余件,花灯剧《石榴花红》被列入2024年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尼珠河大峡谷文旅微短剧《我在风的云端等你》实现“破圈”传播。

  下一步,宣威市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理论研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源源不断的宣威力量。(曲靖市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