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回归线上的“美美与共”画卷——“党媒赋能文旅 创新传播实践”业务交流暨全国党媒看普洱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6月3日至6日,来自全国38家党媒的59名媒体记者齐聚“千年茶韵·一城咖香”的普洱市,共同参加“党媒赋能文旅 创新传播实践”业务交流暨全国党媒看普洱主题采访活动。
六月的普洱,青山如翠,绿水藏韵。在北回归线的这片绿洲,夏日的阳光轻抚大地,赋予其无限的生机。茶尖噙满阳光,叶脉奔涌翠意,那一叶叶向上生长的嫩绿,宛如普洱千年茶韵的延续。
在这里,26个民族紧密相拥,共同守护“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庄严誓言。茶的醇厚与咖啡的香气交融升腾,谱写兴边富民的产业新章;丰饶的自然资源与多彩的民族风情相得益彰,铺展文旅融合的诗意长卷。普洱正以其独特的步伐,勾勒出边疆发展的壮丽图景。
民族团结誓词精神永传承
1951年元旦,48位各族代表怀着赤诚之心,以“剽牛喝咒水”的古老仪式,立下75字铿锵誓言:“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这不仅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历史丰碑,更是普洱各族儿女世代传承的精神密码。
走进普洱市澜沧县国家级传统村落老达保村,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村道前行,整个村寨干净整洁,保留了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木质纹理间沉淀着拉祜族百余年的迁徙记忆。老达保村民小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基地。这座由116户拉祜族村民组成的村寨格外宁静,然而每当乐声响起,聚在村里演艺中心的村民们斜挎吉他,纵情歌舞,整个村落仿佛瞬间被点燃,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拉祜族村寨,上至七旬老人,下至3岁孩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拉祜族村民张扎啊说。2013年,村里自发成立了艺术团,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拉祜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点滴与欢声笑语,生动呈现在了舞台之上。尽管从未受过专业训练,但村里近八成村民都会弹奏吉他,至于传统的芦笙舞,自然不在话下。
“我想让拉祜族的民族特色传承下去,更想把拉祜族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拉祜族的独特魅力。”谈及开办民宿的初衷,张扎啊的声音更洪亮了。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前往老达保的游客、旅行团络绎不绝。当地村民以实景歌舞表演、古法制茶、传统织锦等民俗体验项目,凭借文旅融合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探索出一条以民族艺术为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茶咖文旅融合探索发展之路
在普洱,湿润的季风气候、充沛的日照与肥沃的土壤,让这片广袤的热区孕育出了“世界茶源”和“中国咖啡之都”两张亮丽的名片,生动地展现了“左手咖啡右手茶”的和谐景象。
在普洱市老爪箐村民小组,借助产地优势,打造出各类特色产业,通过盘活集体土地资产,拓宽招商渠道,优化创业生态,全力推进“咖啡+文旅”产业融合,持续探索“绿美乡村+创业”的新模式,吸引了众多青年返乡投身创业。
最具代表性的是“子元稻田咖啡”庄园,作为普洱首家稻田咖啡,它巧妙融合咖啡文化与乡村旅游。除特色稻田咖啡饮品外,还引入了窑烤披萨、围炉煮茶、农业研学等多元业态,集餐饮、休闲、文创于一体,让游客可品、可赏、可体验,为大家带来别具一格的休闲体验。
“平常单日客流量约500人次,而在节假日,客流量可达2000人次。”“子元稻田咖啡”庄园工作人员介绍,自2024年10月开业以来,庄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打卡。这里有8位村民制作披萨和咖啡,另外一些村民会制作富有创意的文创手工艺品在此售卖。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资源优势,精心打造茶马古道文化之旅、民族风情体验之旅、生态茶园观光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游客不仅可以漫步古茶林,聆听茶农的种茶故事;也可以探访咖啡庄园,亲手制作香醇咖啡;还能探秘少数民族村寨,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立体生态的“景迈山”样本
拥有68.23%森林覆盖率的普洱,怀抱着哀牢山与无量山的雄伟壮丽,千年茶马古道的悠悠古韵在其间缭绕,成为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诗意远方。
景迈山是大自然馈赠给普洱的珍宝,拥有超过120万棵古茶树,连成5片古茶林。聚居在此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依托森林生态系统的力量,历经千年守护与繁衍,创造出“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文化景观。
景迈山的古老茶农们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掌握茶树的生产特性,他们在广袤的森林中开辟茶园,合理调控森林与茶林的比例,构建“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营造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环境。同时,巧妙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防控病虫害、供给天然养分,让古茶树始终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守护茶叶的天然本味。
在景迈山,为了保留茶叶自然的韵味,炒茶、杀青、揉捻、日晒,茶农们始终沿袭着传统的制茶工艺。“景迈山特别美,她给予我外面世界给予不了的生活。”大寨村妇女主任魏启芳见证了景迈山的申遗之路。
随着申遗成功,景迈山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更多的茶友、游客来到景迈山,为景迈山注入了新的活力。“00后”的魏启芳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网络直播来宣传并售卖家乡的古树茶。在网络平台,魏启芳不仅带领广大网友揭开景迈山古茶林的神秘面纱,还细腻呈现布朗族茶农制作茶叶的传统工艺。
“家乡的一切都在越变越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景迈山。我也希望景迈山,一直保持最初的样子。”魏启芳对景迈山的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
从民族团结的精神丰碑,到茶咖产业的醇香传奇,再到文旅融合的诗意画卷,普洱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26个民族携手同行,以茶叶咖啡为媒,以文旅为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这座北回归线上的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记者 蒋薇 赵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