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云南西盟:雨季制鼓忙 非遗引客来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3日 10:58:48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云南西盟:雨季制鼓忙 非遗引客来

  雨季来临,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佤族木鼓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岩沙趁着不便外出劳作的时机,抓紧时间赶制手头的木鼓和象脚鼓订单。

岩沙正在制作象脚鼓。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木鼓是佤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其制作选材极为讲究,通常选用粗壮、质地紧密的红毛树。制作者先将原木精心切割,初步塑造后,再用斧凿等工具细细雕琢。每一凿一刻都倾注匠心,力求让木鼓线条流畅、造型古朴。

岩沙正在制作象脚鼓。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岩沙正在给木鼓上漆。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而广泛流传于傣族等民族中的象脚鼓,则是另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其名称源于鼓身细长、形似象脚。制作时,精选上好木材掏空鼓腔,再选用上等牛皮或羊皮精心蒙制鼓面。制作者需反复绷紧、晾晒、调试,确保鼓面张力均匀,才能敲击出清亮激越、雄浑深沉的理想音色。

岩沙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迷你型木鼓。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岩沙正在敲击做好的象脚鼓。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历经多道工序,一面崭新的木鼓或象脚鼓便诞生了。鼓身雕刻的图案,或为民族图腾,或为生活场景,生动展现着民族文化。如今,木鼓与象脚鼓等民族鼓乐制作技艺,不仅是珍贵技艺的传承,更成为西盟乃至云南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