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 09:37:48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的路径探索

  作者:陈兵

  就历史演进而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理念和大众思考模式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受到当时体育、教育、军事及艺术环境的影响,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渗透。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还可以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机融入现代体育教学,探究合力育人新模式,对大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具有积极作用。

  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高校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要向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便使学生深刻认识其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提升教学质效,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例如,当讲解蒙古族传统的竞技游戏——摔跤时,教师可先播放摔跤赛事的相关视频片段,使学生了解这项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利用这些影片为他们介绍该项竞赛的历史背景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技术技巧。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持传统体育原有的民族性,又要将新时代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和教育功能融入其中,使古老的体育运动焕发出强大的时代生命力。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如通过“拉祜族射箭”项目,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拉祜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在挽弓搭箭的实践中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现代技术已被灵活运用于各类教育场景。高校体育教师也应合理运用教学软件,对其进行统一分类并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以踢毽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踢毽子的起源、演变及运动方式等视频资料。同时,通过录像形式为学生讲解不同花样的踢法及基础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对该运动的基本认知。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教学资源数据库,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赋能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线上展示区,如为学生播放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天地之中》太极表演,引导学生观察表演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与刚柔并济的姿态,随后组织线上弹幕互动,让学生即时分享对太极文化的理解与感受;还能借助慢放、定格等功能解析动作细节,结合历史文化知识,深入讲解太极蕴含的阴阳哲学与中华传统美学,并鼓励学生分组模仿表演并录制视频上传展示区,实现从观赏到实践的完整学习闭环。

  组建高水平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对年轻教师而言,自主学习和职业培训都不可或缺,因此,高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校内外继续教育的机会。一方面,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学习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培训,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教师校外进修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可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最新课程理念,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同时,高校还应将教育培训课时纳入教师工作量,并将教育培训效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自身则需要密切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动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身体素质训练课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开展多样体育活动及赛事。体育教师还可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纽带,组建校际民族传统体育联盟。在联盟赛事中,让学生组队参赛,各负其责,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研讨策略、开展训练,在查漏补缺中追求卓越。同时,教师在赛事设计中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将正式比赛录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观看与思考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比赛规范,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以赛促学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民族体育的运动技能,还能让学生肩负起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感受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还能领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也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舞龙舞狮竞赛,在鼓点声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举办射箭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瞄准靶心的过程中体会古人“射以观德”的智慧;开展蒙古族摔跤友谊赛,让身着特色服饰的学生在切磋技艺时,凝聚勇敢坚毅的民族精神;结合文化讲座,讲解每项运动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民俗故事,鼓励学生创作运动主题的手抄报或短视频等。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贴合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健身需求、丰富了课余生活,还以创新形式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让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焕发新生。

  从历史发展来看,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有独特的演变历程,兼具科学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因此,高校应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树立终身健身的理念。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