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11:05:23  来源: “今日民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路径

  作者:夏曼 冯鹏

  • 近年来,民族地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旅游发展中,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等方面,以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是结合云南实际的四点建议。

  一、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撑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能够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统筹布局交通网络体系。谋划部署建设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大环线,把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市、县(区)通过综合性立体交通串联成线,打破龙头景区景点、主要游客集散地之间的交通梗阻,突破地理空间对人口流动的阻碍。完善民族地区高铁、高速公路、码头、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尽快实现机场、车站、码头到景区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促进民族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主要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友好往来、经济联系。

  二是提级改造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和提级改造局部地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镇公路、农村公路,构建串联辐射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互联互通交通网,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补齐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景区内道路、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充电桩等服务设施短板,优化游客旅游体验,拓展族际交往互动的空间。促进数字化、智慧化旅游,强化数字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游客流量监测设施、景区资源展示、智慧管理等游览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三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序推进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文化馆等的建设和提升,打造有特色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更多互动嵌入场域。将重要博物馆、文化馆、演艺场馆等融入旅游线路,讲好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故事。

  二、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找准旅游产业与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互嵌融合的链接点,丰富旅游业态,以高品质、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满足各族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各民族交流互动形式。

  一是丰富旅游业态,创造更多各民族融合互动场景。依托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培育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度假农庄等农旅融合型业态,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振兴相结合。加强乡土文化创意设计,打造一批乡村咖啡吧、乡村酒吧、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等文艺时尚网红打卡地,拓展各民族交流互动和旅居交融的物理空间。依托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遗产、滨海胜地、边关风情等特色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业态,在互学互鉴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举办美食节、音乐节、民族体育赛事等活动,推进旅游与演艺、体育、影视、康养、科技等多业态创新结合,实现旅游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协同共进。

  二是丰富体验式旅游产品,构建更有深度的情感连接。培育灯会夜游、旅拍、“VR+AR”场馆等沉浸式旅游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娱体验活动,以深度自由互动的体验场域建立各民族间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和共鸣。加强演艺精品培育,挖掘民族地区文化IP,积极编排创演观赏性强、艺术水平高、凸显各民族艺术交融的文化演艺精品,用创新艺术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景区、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平台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融合,培育发展线上演播、云逛展、云旅游等产品形态,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加了解、增进感情,强化“五个认同”。

  三、完善旅游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夯实各民族发展基础

  要积极为企业参与旅游开发提供政策、项目、融资、市场信息、品牌推广等方面服务,协调好企业与各部门及社区各族群众的关系。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完善旅游发展纠纷调解制度,在旅游开发中建立健全矛盾一站式解决机制。对于重要事务和矛盾纠纷问题,成立利益调解委员会,由企业开发商、社区干部以及群众代表等共同协商处理,以公平公正、快速有效的方式化解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扶持、用工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外来企业参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的经济成本,持续完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的服务保障体系。支持企业搭建就业用工、技能培训等平台,营造各民族共事共乐、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让企业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载体。

  引导社区各族群众以资金、资源等方式入股旅游开发企业,通过分红、获取补助金等资产收益方式增加收入。为各族群众参与旅游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为其共享旅游发展机遇提供小额信贷和奖励支持,扶持其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深度参与旅游商品开发。

  四、充分发挥景区宣传教育功能,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宣传教育功能,让景区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有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依托景区聚合性功能平台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公园和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景观。

  在景区宣传中,充分运用景区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视频等载入旅游线上服务领域。在景区设置民族团结进步造型牌、宣传栏,悬挂张贴民族团结标语及宣传画,利用景区内的LED屏、电视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让景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发挥作用。在景区管理运营中,要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专题培训,在导游讲解词、景区表演节目中融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有形有感有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