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保山市长山村: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 15:22:48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长山: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十年前,我们住土房、走泥巴路,吃的是面稞饭;现在家门口是水泥路,甘蔗、坚果种满山,日子越过越甜。”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陀螺坪安置点村民小组长杨春云感慨。作为保山市苗族聚居的第一大村,长山村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用产业浇灌致富之花,十年间从深度贫困迈向产业兴旺,书写了民族共融、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长山村将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引擎”,村支书周迎春介绍,全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甘蔗、坚果、蚕桑三大千亩产业。2024年,甘蔗产量达3万吨,坚果年收入超千吨,蚕桑产业创收240万元。村集体还投资100万元建成坚果加工厂,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完成1500亩澳洲坚果提质增效和113亩蚕桑种植养殖项目。周迎春说:“脱叶厂项目让砍蔗工从150人减少到100人,每年还能增收8万元”。党建引领下的“造血式”发展,让村民彻底告别“等靠要”。

  “我们的甜龙竹笋卖到上海,客户都说勐统的竹笋品质好。”昌宁县滇竹绿化公司销售经理字鹏自豪地说。在政府扶持下,当地甜龙竹笋种植从零散走向规模化,400亩基地带动农户就业,竹笋远销长三角。村民杨春云掰着指头算账:“甘蔗、蚕桑、坚果,样样都是‘钱袋子’。”曾经的土房、篱笆房,如今变成“产业新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群众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倍。

  芦笙悠扬,陀螺飞转。长山村组建苗族打歌队、射弩队,将“打歌调”“丢情包”等民俗搬上舞台。“以前没地方玩,现在广场上天天热闹非凡。”村民马军花笑着说。村里还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用双语教学振兴民族教育,传统节日成为各族群众交流的纽带,“融治理”模式让矛盾化解在村头,民族团结的基因深植人心。(赵安邦 赵晓映)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