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云南省丽江市非遗架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09:27:51  来源: 国家民委网站

  原标题:云南省丽江市非遗架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深化文旅融合、强化创新赋能等方式,有力推动形成“非遗搭台、民族唱戏、发展共赢”的生动局面。

  搭建交流平台,焕发文化生命力。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丽江市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等文件,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以非遗项目为媒介,注重打造跨民族文化交流品牌,古城区“和美大研”系列活动涵盖40余项非遗项目,通过“展示+体验+互动”形式,有力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玉龙县针对火车站人流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创新采取“非遗进站”模式,在火车站设立非遗展示区,纳西蜜饯、铜器工艺等非遗项目吸引过往游客驻足体验,形成“流动的民族交流风景线”。

  深耕文旅融合,拓宽民族交流圈。丽江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898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60人,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42个,非遗工坊89个。注重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产业链,在旅游过程中诠释非遗内涵,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在景区设置东巴文书写等展示活动,推出“遇见丽江•古城寻遗之旅”线路,入选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古城31个文化院落常态化开展造纸、扎染等非遗体验,游客可与传承人互动学习,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传承中增进情感认同,在交往交流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创新赋能,提升非遗传播力。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化保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非遗数字生态,打造系列非遗传播网络实操课,就短视频拍摄技巧、新媒体运营等内容进行分享。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实现景区智慧化管理,通过情景式、沉浸式的体验,推动各族群众在感同身受中学习技艺,在潜移默化中传播非遗文化。结合非遗的大众特性,开创多彩活动,通过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省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