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苍洱处处石榴红 籽籽同心爱中华】七个民族一个庄!郑家庄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旅居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16:50:30  来源: “云南民族时报”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苍洱处处石榴红 籽籽同心爱中华】七个民族一个庄!郑家庄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旅居新体验

洱源郑家庄,一个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的多民族聚居村落,这个村落藏着七个民族的风情。多民族文化+农文旅融合,郑家庄正在打造旅居生活新体验。

郑家庄内湿地公园

郑家庄内湿地公园

郑家庄是六诏时期的施浪诏故地,因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留军三百户镇守,其中两名郑氏将军驻扎于此而得名,此后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目前,全村共有186户、618人,居住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七个民族。尽管语言、信仰、习俗各不相同,但多年来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进步,形成了“七个民族一家亲”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夏末秋初,走进郑家庄,村庄干净整洁、花木繁盛,在绿植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村内湿地环绕、空气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村里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纳西族人家的墙外写着东巴文字,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十分常见。

郑家庄村内一角

郑家庄特色民居 段云 摄

多民族的聚居丰富了这里的文化。郑家庄村民小组长段云介绍,每年的春节、火把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村里重要的节日,村民们围着篝火,跳起藏族的锅庄舞、白族的霸王鞭、傣族的孔雀舞。尤其是中秋节,20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中秋团圆饭”成了郑家庄村民们抹不去的“乡愁”。

村内墙体彩绘 段云 摄

村内农家乐

村内环境

“除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我们的优势还在于绿美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和睦的生活氛围。”段云说,村民们劲往一处使,这些年以党建为引领,共同建设了多民族文化广场、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及民族文化展示馆装饰及配套设施,实施了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彩绘工程,实现水、电、路、房、能源和环境建设“六到位”,形成“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美丽景观带和风景线。大家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行动自觉,30多年未间断的治安联防轮流值班制度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

郑家庄的村民正在做酥油粑粑、酥油茶等美食 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郑家庄村民生活日常 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郑家庄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项殊荣。如何让这些“郑家庄气质”成为持续发展的支点,为旅居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当下,郑家庄正聚焦民族文化旅游、种植业观光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大主题”,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进村道路

在湿地公园,段云指着远处的三营河说,在那里将建成一条人行步道,进一步让景在村中、村在景里。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村内有30多个闲置民居院落,有镶嵌着茶马古道印记的传统两层木结构建筑,也有诉说着20世纪70、80年代故事的砖混结构建筑,还有展现现代舒适生活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这些院落大的占地1500多平方米,小的占地300多平方米,各有特色。院内院外,房前屋后,均种植着各种花草植物,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村里将这些闲置的资源盘活,把大大的院子提供给旅居者,让其于湿地繁花间,在理想院落中开启一场舒适惬意之旅。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