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团结花开彩云南”媒体云南行】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美丽产业”成为造福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
花海延绵,灿若云霞。
8月12日上午,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温室大棚里,各色玫瑰鲜切花在恒温环境中舒展绽放,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分拣。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占地面积1100亩,建成35万平米智能温室大棚,其产品“丽江de花”畅销海内外。
如今,通过不断创新业态发展,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逐渐成为丽江新的旅游名片,这个“花花世界”成为丽江各族群众奔赴幸福生活、同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温室大棚里,来自内蒙古的10岁小朋友陈杰威正在新奇地到处拍照,“我大姨在丽江工作,暑假我就来旅游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见到这么多品种的花,太好看啦。”
这正是园区依托花卉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创建四季花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带来的效应。
园区经理张丽辉告诉记者,他们引入北京天创、滇联公司等企业与国有企业开展合作运营,整合贵峰社区传统村落、红色教育、田园风光、非遗等资源,植入咖啡、扎染、餐饮、研学等业态,发展观光旅游、研学旅游,自2024年7月底试运营以来,共计接待5.02万人次,其中游客2.97万人次,数里行间展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度。
据介绍,2024年,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产出鲜切花4046.35万枝(玫瑰3956.15万枝,彩色马蹄莲90.2万枝),产值5150万元,产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彩色马蹄莲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还与荷兰西露斯花卉育种公司合作,引进玫瑰新品种的同时进行自主杂交育种,研发玫瑰新品种10个,推向市场5个,为各族群众过好日子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全体300余名各族员工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44岁的和月华,是种植小组组长,在这里工作3年。从最初对种植玫瑰花一无所知,到经过公司培训变成田间种植工人,再到现在成长为种植小组的组长,园区让她不断成长并实现了个人价值。
“我现在只要骑十几分钟电瓶车就能回家,生活成本比在市里务工时少多了。3年前,我们村只有我一个人来这工作,大家看我过得很好,陆陆续续加入进来,现在已经有10多个人来到这里工作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和月华言语中透露着满足与自豪,“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园区考察还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很激动,就自豪地回答这一片花田都归我管。总书记当时夸了我,这让我备受鼓舞,我现在就想着种出更优质的玫瑰,让我们鲜花卖得更好更远。”
和月华的经历是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积极联农带农成效的一个缩影。园区工人绝大多数是周边村庄的纳西族、白族、彝族等各族村民,年龄在40到60之间。园区落地之前,他们在外省或者市里务工,从事客房服务、清洁打扫、保安等工作。
张丽辉说,园区落地以来,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就业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村民年土地租金收入1300万元(土地租金第一个10年为1200元/亩/年,之后每10年递增300元);社区还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向园区就近就地输送务工人员,园区日均吸纳附近村组务工人员300余人,年工资性收入近1400万元,人均月收入达4000元(高峰期月收入7000余元)。集体经济也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花卉产业辐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贵峰社区种植食用玫瑰370亩、贡菊600亩,村民累计分红920万元;引导贵峰社区以集体资金入股园区彩色马蹄莲种植,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带动贵峰社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2.9万元,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此外,园区还在延长产业链条上下足了功夫,积极发展鲜切花加工,2024年引进斐洛里永生花企业,正在加快落地永生花产品加工线,打造“丽江的花”永生花品牌、玫瑰系列产品体验中心,持续拓展玫瑰精油、香料香薰、鲜花食品等深产品加工线,推出玫瑰花、马蹄莲、蒲公英等系列永生花产品,开发玫瑰伴手礼24类、单品126个。
一个个新产品的开发,为当地各族群众迈向更加幸福生活提供了无限可能。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打造高原特色花卉种业研发中心,加快智慧农业与数字化转型,推动精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深化花卉深加工、文创产品、观光旅游等业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推动‘农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通过丽江自带的旅游IP,让我们成为游客离开丽江的最后一站。”张丽辉表示。
听到园区未来的发展,正在分拣鲜花的员工杨润历干得更起劲儿了。(记者 马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