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从同心守护到同心圆梦:子里甲边境派出所绘就边疆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10:27:44  来源: 云南网

怒江峡谷的晨雾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高黎贡山的云层,子里甲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早已经陆续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这片80%都是高山峡谷的土地上,民警们创新工作方法,完成了从“同心守护”到“同心圆梦”的治理升华——前者是构建边疆长治久安的新篇章,后者则是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跨越贫困的攻坚之旅,两种理念如同峡谷两岸,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相映成辉。

“守护+圆梦”打开边疆地区治理新格局

子里甲边境派出所聚焦“同心守护”,以民族团结为抓手,以群众力量为基础,成立“七彩普法”宣传服务队、“同心守护”义警队深入辖区各村组开展主防工作。脱贫攻坚期间,子里甲边境派出所以“同心圆梦”为目标,协助配合相关部门突破职责壁垒,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控辍保学、疫情防控等事关民生的工作,助力辖区群众“一朝实现脱贫梦”。自2024年以来,10余场“七彩普法”,化解了18起潜在矛盾纠纷,曾经迟迟难以一次解决的矛盾纠纷,如今在普法宣传中就能找到法理的答案。“民警+村嫂”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转变子里甲边境派出所聚焦基层治理工作,结合怒江乡土人情探索出一条既保留怒江风土文化,又坚持法治底线思维的工作模式,在处理纠纷问题上既能从乡土文化出发,又能从法理角度处理问题,深入推进辖区“情、理、法”的深度融合。今年5月,民警+村嫂很快成功调解一起因为玉米地界限问题引发的纠纷问题。村嫂阿娜是土生土长的架怒本地人,同村村民邓阿哥家和坡大叔家因玉米地界限引发纠纷。得知事情起因后,村嫂阿娜积极协助派出所民警到邓阿哥和坡大叔家调解纠纷。其间,阿娜从上辈老人的关系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调解,民警也从法律层面讲解双方纠纷问题,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在调解书上按下手印。

“民警+义警”推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在怒江子甲里,有一支由41名村民组成的“同心守护”义警队伍。在子里甲边境派出所院坝,民警正熟练讲解盾牌、催泪喷射剂、手铐、警棍等警用装备的使用技巧及基础的防暴措施。义警们平日里是田间地头劳作的群众,穿上义警队服便是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的重要力量,采用“不定时、全方位”的清查方式织密安全网,扩大“人熟地熟”优势,深入开展各类纠纷排查,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同心守护”义警队成立以来,辖区案件发案率下降30%。这场义警与民警的双向锻造,在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的同时又积极推进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如今,这场“警与民”的锻造,在一次次巡逻中、一次次入户中愈发凝实,民族团结之花愈发灿烂。

“警心+童心”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在亚谷村委会,一场“少年儿童心向党,牵手护航伴成长”活动正在开展。子里甲边境派出所民警不仅通报了治安情况,更带来了少年儿童暑期安全注意事项的宣讲。怒族老人波益才说道:“我孙子一到夏天,老是喜欢去家旁边的河里洗澡,听了这次的宣讲,我一定好好管教孙子”。子里甲边境派出所创新“七彩普法”宣传服务队中的“护苗”普法宣传服务队,成为民警连接未成年人安全与发展的纽带。队员们忙碌穿梭在7个村寨,手握各种宣传单,深入各个村组开展普法宣传,这种“抓小赢未来”的普法理念,让“同心守护”有了更丰盈的物质载体。从护航辖区群众平安之初,到脱贫攻坚的圆梦之旅,再到守护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子里甲边境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边疆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让每颗“石榴籽”都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享受当下的幸福温暖。当怒江的波涛声与普法乡音交织,这首由民警和群众弹奏的“同心守护”交响曲,将会一直在祖国西南的峡谷间持续奏响,延续不断。

云南网通讯员 字鑫泰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