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军 陶志珍
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重要嘱托,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强烈使命感,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2023年1月,临沧市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市328个地区(单位)获国家和省级命名。实践有力证明了党建品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关键引领作用。
强化组织引领,构建协同治理。临沧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落实“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党建引领,形成多部门共管、共抓、共推的良好局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信息互通,凝聚起工作合力。同时,制定《临沧市全域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创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党建引领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熠熠生辉。
深化文化认同,促进心灵相通。临沧市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各级党组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党校培训主体班次必修课,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等内容,使之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校园,党组织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全市各中小学校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上好上活“开学第一课”,开设相关内容的思政课。此外,临沧市还举办了各类节会活动,促进市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合作开展实践创新研究,为临沧建设成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奠定理论基础,让党建引领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绽放光彩。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临沧市深入推动兴边富民行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各级党组织围绕六大建设目标,加快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通过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和民族特色村寨促旅游提升工程,党组织积极发挥协调引领作用,不仅改善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民族特色村寨促旅游提升工程的实施,充分彰显了临沧市在党建引领下推动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成效,让党建引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强大动力。
夯实社会基础,打造特色模式。临沧市以建设沧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为支撑点,夯实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法治五项基础。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开展茶叶主产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点建设,在镇康县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点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模式。此外,临沧市还着力擦亮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四以四红”工作品牌,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促进各民族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互学互鉴互助,让党建引领在社会建设中彰显独特魅力。
传播主流思想,筑牢思想根基。临沧市积极搭建教育阵地平台,讲好临沧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依托“收信人宣讲团”以及各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等,广泛开展宣讲活动。聚力干部队伍,培养教育宣讲先锋。临沧市树立“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的理念,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授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人知晓”。丰富表达方式,拓展教育传播矩阵。整合互联网、石榴红宣传队等资源,让“五个共同”“五个认同”思想认识深刻铭记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让党建引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分别系中共临沧市委党校(临沧行政学院)助理讲师、中共双江县委党校讲师;本文系2025年全省社院科研协作课题“中缅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5KYXZ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