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深耕木府文化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窗口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4:48:14  来源: 丽江日报

原标题:深耕木府文化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窗口

作者:杨江晨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是丽江古城的重要地标建筑。它是木氏土司家族兴衰历程的见证,承载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恢宏历史,‌更是展示滇西北厚重历史和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调研丽江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文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耕木府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窗口提出以下建议。

深刻认识木府文化的精髓要义

木府文化有根、有源、有魂,是一个跨时空、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其精髓要义如下:

忠诚深厚的家国情怀。木府仪门门联“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明朝皇帝御赐“诚心报国”“益笃忠贞”“忠义”等封诰、题字,木增土司忧国忧民的《陈言十事》,无不体现了木氏土司对国家统一的认同,及其他们共守家园的情怀。

崇文明礼的风尚传统。木府“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的牌坊与“楼中凡宋明各善本以数万计”(据《丽江府志》记载)的“万卷楼”相呼应,印证了木氏土司崇文重教、读书知礼的良好家风。故《明史・云南土司传》载:“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木府建筑群是汉、纳西、白、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融合的杰作。木氏土司还积极吸纳中原、西藏、四川等地各方人才,推动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在丽江深度交流,极大促进了区域发展。

和而不同的治理智慧。木氏土司深化联姻结亲,构建多民族政治联盟以维护区域稳定,促进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与本土东巴教在丽江和谐共存,彰显了木氏土司团结共荣理念和对多元信仰的尊重。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木府依山而筑,古城民居布局沿河而建,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这种“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格局,是木氏土司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呈现。

深刻认识木府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今天的木府,已褪去衙署的威严,但其背后关于忠诚、包容、和谐、共生的宏大历史文化叙事,让木府超越了“土司府邸”的狭义范畴,有着“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的美誉。其数百年发展的积淀文化,更是成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多得的“活态范本”。

木府文化是“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具象表达。伟大祖国认同:木府是国家有效治理边疆、边疆少数民族心向祖国的物质载体。中华民族认同:木氏土司政治上通过朝贡受封维护中央权威,经济上依托明清茶马古道促进族际协作,其治理实践是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缩影。中华文化认同:木氏土司积极推动汉文化在边疆传播,这种主动的文化整合,让中华文明成为丽江各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木府兴衰的历史证明,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道路。

木府文化是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教材。血脉相融:《木氏宦谱》中有关于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传说的记载。信念相同:木氏土司促进边疆民族共荣的治理实践,是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文化相通:历代木氏土司广交中原名士,在万卷楼收藏汉文典籍、藏传佛经,推动不同文化互鉴融通,催生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盛景。经济相依:木氏土司积极组织、保护茶马互市,互通有无,推动“茶马古道”成为“连千寨、融万民”的经济共生网络。情感相亲:木氏土司带领各民族抵御外敌、维护边疆稳定、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的共同奋斗历程,木增土司与徐霞客的“生死情谊”,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具象化。

木府文化是“五个共同”与“四个与共”的活态见证。在中国伟大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五个共同”和“四个与共”全面、完整地表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巩固的过程。木府从建筑形制到治理实践,从经济活动到文化教育,其发展脉络与精神内核,每一个维度都深刻呼应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特征,是“五个共同”“四个与共”理念的鲜活注脚。

对木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窗口路径的思考

木府文化以建筑、典籍、故事等多元方式,将宏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具象化、情境化、情感化,让木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窗口拥有着独特的优势。

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木府文化从典型案例到研究高地。开展专项研究,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木府研究中心,设立“木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专项课题,系统梳理木氏土司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和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阐释“木府精神”,凝练提升以“开放包容促交融、忠义爱国守边疆、尊礼重教兴文明、多元一体建家园”为核心的精神,作为开展相关活动的主线。创办“木府论坛”,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等课题,力争办成高端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提供更多丽江案例支撑。

以教育赋能,推动木府文化从知识传播到价值内化。打造“行走课堂”,串联木府、黑龙潭(公园文化景观)、白沙壁画(民族宗教艺术)、相关纪念馆(红色文化、边屯文化)等点位,设计不同主题课程体系,满足青少年研学、干部教育、高校学术研究等多层次教学需求。推动叙事升级,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运用场景复原、多媒体交互、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对木府现有展览进行改造,增强感染力。构建“云端学堂”,开发木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学堂”小程序,提供在线展览、精品课程视频、讲座直播、数字资源库,打破教学时空限制。

丰富场景体验,推动木府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联动。创新文旅融合场景,打造“一小时读懂木府与中华民族”(精华导览+互动问答)、“木府主题文化深度游”(深度讲解+知识挑战+非遗体验)等定制游项目,把木府文化从“观光对象”转化为“体验元素”。创新沉浸式演艺场景,讲好“木增与徐霞客友谊”“多民族工匠共建木府”“改土归流”等木府历史故事,策划小型、精致、多点位分布的系列沉浸式情景互动剧,让木府文化更有情感共鸣。创新IP赋能场景,鼓励支持周边社区、商户利用木府IP元素提升自身环境氛围,复原木氏土司府文化场景与市井生活,打造“穿越木府”文创街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文旅生态圈。

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木府这一“凝固的民族史诗”一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丽江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