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团结花开彩云南”媒体云南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让“华之魂 侨之光”永续流传
8月14日15时许,“团结花开彩云南”2025年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云南行采访团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道拾级而行,前往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
来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时,底座上“华之魂 侨之光”的题字,无声地诠释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与海外华侨心系祖国的赤诚。
福建安溪籍白雪娇,这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富家姑娘,瞒着父母,响应号召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用青春践行了“为国舍家”的誓言;
南洋华侨机工蔡长世,26岁时在运送抗战物资时遇难。而他妻子从他下南洋时就开始等待,直到93岁去世,也没能等到丈夫的消息,最终遗憾离世……
走进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解说员余有兰讲述的发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大家。
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时而认真听解说,时而看着文物陷入思考……随着讲解的结束,南洋华侨机工经历的那段历史逐渐清晰:
抗战期间,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侨领陈嘉庚号召,放弃海外生活,毅然回国投身抗日前线;
他们驾驶卡车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日夜穿梭,冒着日军轰炸与塌方险情,抢运枪支弹药、药品、粮食等战略物资,为抗战前线筑起“生命线”;
1000多名机工为此献出生命……
“在那个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旧年代,南洋华侨会开汽车、有漂亮的衣服穿,为何放着南洋的好日子不过,选择回来受这份苦,况且还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参观过程中,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记者心头。
一位马来西亚华侨机工的家书给出了最准确的回答,“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国,我有责任保护每一寸土地,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战”。
“我今年86岁了,听着这些人的经历,我就想到了小时候那个战乱的年代,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一定要珍惜啊。”被问及参观感受,从楚雄彝族自治州来德宏州瑞丽市旅游的游客张桂兰说,说到动情处还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瑞丽的陈先生是带着家人一起来参观的,他说:“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每次来的感受都不同,相同的是每次心灵都会受到强烈震撼。尤其是最近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我想到那个时代发生在我们德宏的事,这些真实信件、展品更让我对这些南洋华侨的行为充满了敬意,是先辈的团结一心、舍生忘死才换来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的机会啊!”
带着孩子来参观的谢女士告诉记者:“明天就是8月15日了,80年前的那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今天来这里参观,既是一种巧合,也有特殊意义,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记住这段历史。”
“我2016年参加工作时,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纪念馆,甚至连很多德宏人也不知道这段历史。为此,我们馆一遍遍打磨讲解词,针对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侧重点来讲解,为的就是把万众一心、团结抗战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余有兰说,“除了每周一闭馆,其余时间9:00—16:30之间都可以免费参观。”
如今,纪念公园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5年1月设立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分馆。最近几年,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大家通过重温抗战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一拨拨游客离开,纪念馆内现有的2000余件机工文物实物、1200余张机工历史照片等,以及机工当年驾驶的通用牌大卡车、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机工张光旺日记等镇馆之宝却一直在那里,用展示“华之魂 侨之光”的精神激荡着每一位参观者的胸膛,将一粒粒“沧海一粟”汇聚成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流,砥砺前行!(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