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力争建成200个互嵌式示范社区
近日,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印发《昆明市推动“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维度的全方位互嵌,不断拓宽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力争到2028年建成200个互嵌式示范社区。
实施方案提出,在空间互嵌方面,昆明将以优化社区公共资源配置为抓手,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措施,打造党群活动室、民族团结广场等共享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学习教育、文体娱乐等功能性场所,并依托“智慧云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运用“安家昆明”“城市民族综合服务”等微信小程序及“三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构建社区动态发布、邻里资源共享的智慧网络空间。
在文化互嵌方面,昆明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社区街巷、楼道广场,打造主题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载体。各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常态化开展“中华文化讲堂”“民族团结故事会”等宣教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各具特色的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举办社区文化展演等,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经济互嵌方面,昆明将通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重点保障“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需求。鼓励社区创新建立“用工企业+平台+培训+务工人员”就业服务模式,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积极搭建“共富集市”“睦邻集市”“三交集市”等商业平台,发展社区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激发社区商业活力。通过设立社区微基金、探索公共空间社会化运营等方式,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在社会互嵌方面,昆明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通过组建多民族参与的居民议事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搭建“院坝协商”“楼宇恳谈”等民主议事平台,让各族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各社区将深入开展“邻里节”“结对认亲”“一家亲”等联谊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同时,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员—楼栋长”三级网格服务体系,设立“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站”,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通过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等措施,营造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
在心理互嵌方面,昆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公约、主题党日等,各社区积极开展“微心愿·邻里帮”等关爱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队送温暖、送技能,拉近心灵距离。同时,创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情感沙龙等特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居民提升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室”、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等举措,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在互嵌式社区生根发芽。
下一步,昆明将储备284个互嵌式社区建设项目,按照“2025年试点建设、2026—2028年全面推进”的步骤,重点实施试点建设一批、巩固提升一批、全力新建一批“三个一批”工程,巩固提升94个现有示范社区,新建106个示范社区。同时,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将联合多部门建立动态督导机制,挖掘推广社区“民族团结楼院”“最美民族家庭”等典型经验,让互嵌式社区成为展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
来源:昆明市民族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