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东社区:互嵌式发展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文化活动场所。 王春琼 摄
近年来,宣威市凤凰街道河东社区把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安居共融+文化聚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河东社区紧紧围绕“党建+民族团结”主题,依托各级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民族团结知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内容,印发相关读物、资料200余份。为推动民族融合发展,河东社区党总支历时7年完成了14户53名彝族居民两次搬迁工作,以集体表决的方式,把30亩土地以每亩50元的租金分配给彝族居民耕种,彻底改善其生活和生产环境。同时,推动少数民族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文化赋能促认同
凝聚各民族发展合力
河东社区党总支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打造高湾彝族村旅游提升项目,以乡村墙体为“画卷”搭架作画,精心绘制少数民族特色墙绘,直观地展现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选育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扣当地文化特色,在辖区彝族聚集地举办火把盛宴、民族打跳、共唱彝歌等文娱活动,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活动聚心”助力“文化聚魂”。
环境提质创示范
从“住有所居”到“心有所归”
河东社区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共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推进绿美山川建设,完成义务植树4.3万株,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加大“厕所革命”推进力度,无害化卫生户厕合格率达100%;推进城镇“两污”治理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清理河流3条22.7公里,清淤3166立方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集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高湾村被评为人居环境“三星村”,民族共居共融成为河东社区的亮丽底色。
强化建强产业链
走稳各族群众增收路
河东社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77.6万元,建设河东新村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仓储中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分配和提供销售农特产品渠道等方式对低收入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帮扶,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同时,在河东新村周边种植西瓜、红提、大棚蔬菜等350余亩,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赢”的转变,各族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晏廷勇 王春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