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德宏 团结奋进】边疆文脉育同心:德宏州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在德宏州博物馆,穿越千年的东汉网格纹乳钉纹铜钺与略有磨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缅印战区臂章静静陈列,一方镌刻满汉双文的陇川宣抚司印泛着温润光泽。这些时光封存的边疆物证,正通过创新叙事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日前,“团结花开彩云南——2025年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云南行”采访团走访了德宏州博物馆。
德宏州博物馆
文物实证历史血脉
漫步博物馆常设展厅,一条清晰的文明脉络贯穿始终。西汉“蜀身毒道”的青铜器(如龙江型不对称铜钺)与东汉的“朱提堂狼器”印证了德宏作为“西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唐代“骠国乐”的传入与宋代“茶马互市”的繁荣,在馆藏马帮铜铃中得到具象呈现,实证了德宏作为古代商路关键节点的辉煌历史;“三征麓川”的史实展示了明中晚期至20世纪各类材质南传佛教造像等文物,展示了南传佛教文化与中原典章制度的融合路径;特别展出的“勐卯古国”贝叶经、傣族土司印信等珍贵文献,生动还原了边疆古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滇缅公路的血泪史与南侨机工故事的图文展示,诉说着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在民族存亡之际承载的重量。
镇馆之宝:东汉网格纹乳钉纹铜钺(龙江型不对称铜钺)
一件件精选馆藏串联起南方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无声诉说着德宏作为多民族交往枢纽“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基因密码。
陇川宣抚司印
特别展览激荡共情
今年推出的特展引发观展热潮。《浴血滇缅路 卫国赤子心——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专题展》中,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弥足珍贵的滇西抗战文物、实物,将“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充分融合,以“路”“车”“人”为载体,进一步展现云南边疆儿女坚决抗战、保卫祖国、守护世界和平的精神和气魄。该展览入选2025年“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项重点推介项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缅印战区臂章
《受印守土安边固疆——云南傣族历代土司印章展》以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八十余方傣族土司印章展示傣族印章的全貌,勾勒傣族土司印章发展变化的历史根源、发展脉络。傣族印章文化是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融会创新所形成的富于傣族审美情趣和特色的文化。自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傣族的许多土司、属官,不仅有精心铸刻的名章,而且不乏高雅闲章,祖国边疆受中华文化影响沁润的广度和深度,于此可见一斑。
游客在德宏州博物馆参观
薪火传递浸润人心
在非遗体验区,一个个“小小讲解员”沉浸式体验傣族剪纸、德昂酸茶制作、傣陶制作;以南侨机工真实故事改编的《南侨花木兰》舞台剧为代表,一批具有德宏元素、民族特色、高水准的艺术精品应运而生;利用“守土固边”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边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推出德宏红色经典旅游线路,打造出了主客共享的红色旅游品牌。
游客驻足欣赏傣族剪纸
不仅如此,博物馆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民族节庆活动日等举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活动,引导游客互动交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各族群众在节庆活动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团结花开彩云南——2025年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云南行”采访团聆听讲解员介绍博物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