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坚持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办学模式 让“临沧教育”绽放更加夺目光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09:49:40  来源: “云南民族时报”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坚持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办学模式 让“临沧教育”绽放更加夺目光彩

临沧市2025年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已圆满结束

这个暑假

临沧的高考学子频上热搜

临沧的教育再一次引发关注

放下刚割好比自己还高的牛草,来不及洗手,就接过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云县女孩张镜;历经12年寒窗苦读,被清华大学录取8年本博连读的凤庆县学子罗苏富伟;数学考出150分,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系)”录取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17岁少年孔广坚;以优异成绩被火箭军工程大学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录取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族小伙吴晨曦;镇康县78名学子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让这座边境小城瞬时备受关注……

在这场三年磨砺的青春战役中,临沧8县(区)都开出了灿烂的花。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临沧高考成绩连续多年稳步增长。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坚持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办学模式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基础不一样、条件不一样,临沧教育人深知,边疆教育不能简单复制内地模式,更不能照搬经验,必须走出一条贴合自身实际的差异化办学之路。为此,一场关乎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在临沧大地展开——以市第一中学为龙头,临沧组建起普通高中教育集团,通过教育帮扶与资源共享,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扩优提质”机制,助推全市教育实现跃升式发展。

回望临沧教育发展之路,特色办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因材施教”这一育人智慧的转化。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临沧教育系统构建了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对基础薄弱学生夯实根基,对学有余力学生拓展提升,对特长学生因势利导。孔广坚能够在数学领域大放异彩,正是这种个性化培养的成果。多所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班级形态,既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又激活了因材施教的亮色。

特色办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广袤的田野是劳动实践的天然课堂,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人文教育的鲜活教材,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砺出学生坚韧的品格。许多临沧学子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干农活,看似与高考无关的经历,恰恰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责任担当的意识。张镜背牛草回家途中接过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一幕,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直观体现——劳动教育没有耽误学业,反而涵养了坚韧不拔的品格。临沧还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歌舞成为校园特色活动,这种文化浸润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临沧学子身上,我们看到了边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拼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临沧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临沧人从未向命运低头,始终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用坚韧的意志抵御困难。如今,这种精神在临沧学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他们或许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没有最优越的学习环境,但他们有最顽强、不服输的斗志。镇康县78名学子圆梦名校,看似偶然,实则是整个县城多年努力的结果——老师的坚守、家长的支持、学生的拼搏,共同铸就了这份荣耀。

临沧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敬畏与遵循,是资源配置的科学与智慧,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协同,是对文化根脉的尊重与传承。当这些要素形成合力,教育的“临沧现象”便不再是个案,而具有了可复制的启示意义。

临沧学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边疆教育从“跟跑”到“并跑”的生动写照。这些把“敢于斗争、敢于拼搏”精神大力发扬的临沧新生代,即将奔赴全国各高等学府汲取知识养分,也必将带着“守护边疆、建设家乡”的使命回到群山之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就是边疆教育最美的模样——既托举个体梦想,更铸就家国未来。(阮海燕)

来源:今日临沧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