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在天安门广场观礼九三盛大阅兵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云南的9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作为国家民委组织的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成员,身着傈僳族、佤族、傣族、彝族、布朗族、拉祜族等民族盛装,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近距离观看威武隆重的阅兵式。这是继1950年普洱专区民族代表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后,盟誓代表后代再次以特殊身份赴京见证国家重要时刻。
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步伐依次走过,先进装备震撼亮相,口号声与军乐声交织回荡,将观礼氛围推向高潮。作为守护边疆的人民警察,盟誓代表后代胥绍云在观礼台上,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阅兵场上彰显的国之威严、军之锐气,背后是无数先辈用鲜血铸就的抗战精神,是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的团结力量。”盟誓代表后代张金录同样心潮澎湃:“能亲眼见证这一盛大时刻,既是震撼人心的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祖国的强大让我自豪,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基层干部的责任所在,我要把这份精神力量带回乡村,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盟誓代表后代赵珍谈及感受时眼眶泛红:“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过好当下、守护团结,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身旁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让她对“民族团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我们衣着不同、乡音各异,但眼底对祖国的赤诚、对历史的敬意,一模一样。”
观礼间隙,9位代表的思绪时常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家乡的巨变是他们最深刻的共鸣。“爷爷李保当年从北京回到家乡后,与佤族代表拉勐等人共同倡议立碑盟誓,并用生命践行誓言。”盟誓代表后代李小八动情地说:“如今家乡早已换了模样,我们住上小楼房、出门坐小汽车,这样的日子,正是先辈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所期盼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后,李小八第一次到北京看升国旗就红了眼,此次现场观礼,先辈们誓死守护祖国的场景更是犹在眼前。
盟誓代表后代苏陈特意从家乡带来普洱茶,这抹茶香里,藏着一段跨越三代的记忆。“爷爷1950年从北京观礼回来后,在誓师大会上对乡亲们说过三句话:只要跟着共产党,公路会挖进山寨、能实现‘神牛’犁地、能过上日夜光明的日子。”苏陈笑着细数家乡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景迈山各族群众实现了水电通、公路通、网络通、飞机通。“这次我们重走先辈的路,仅用1天就直达北京,高铁、飞机见证着中国速度,更记录着边疆人民的幸福旅程。”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苏陈更感责任在肩:“要让这‘一片树叶’的故事,成为民族团结的新见证。”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工作的盟誓代表后代岩克姆,对家乡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过去住茅草房、走泥土路,现在家家户户通公路、通水电、通网络,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盟誓代表后代李扎丕沿着曾祖父70多年前的足迹来到北京,心中满是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边疆的公路、电网、5G信号,更没有我们拉祜山寨的小康生活。”
此次观礼,对9位代表而言,更是一次使命的接力。2024年,岩克姆、赵珍、罗宗成、李扎丕、方财兵等盟誓代表后代曾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表达牢记誓言跟党走的决心。如今,这份决心更添了几分厚重。盟誓代表后代罗宗成的笔记本里,记满了普洱各民族的幸福故事:“国家一直牵挂着我们边疆群众,能参加观礼我特别自豪!这次来北京,要把边疆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心声传递出去。”
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方财兵如今是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接到赴京观礼通知时,他的心“怦怦直跳”:“七十多年前,父亲同各民族代表立下了‘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如今,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从边疆普洱到首都北京,从先辈盟誓到后代接力,9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观礼之旅,是一次红色基因的赓续,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诠释。正如他们所言,将带着观礼的感动与力量回到家乡,继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弘扬民族团结传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边疆沃土上开得更加绚烂,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边疆力量。(徐一丹/文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