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十四块“实验田”开出民族团结“幸福花”——文山州政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侧记
近日,在砚山县平远镇回龙社区,一幢年久失修的村集体老房子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社区崭新的“同心广场”。这是回龙社区四级委员工作室创新开展“双推协商团结事·同心共筑幸福村”的院坝协商成果。当80盏太阳能路灯陆续运抵社区,当“蓝莓小镇”启动建设,当“同心广场”正式开工,各族群众竖起了大拇指,发出了“政协这个院坝协商真管用!”的赞叹。
去年11月,云南省政协《关于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的意见》出台后,文山州以推动民族团结为重点,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政协委员工作室,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构建起覆盖州、县、乡、村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共建成64个涵盖界别、个人、联合、乡镇四级类型的委员工作室。这批委员工作室如同64块“实验田”,推动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沃土绚丽绽放。
在带领各族群众发展产业上,这些委员工作室各尽所能、各出奇招。周艺畅委员工作室以“仙草济世·产业富民”为主题,依托当地石斛种植传统和院坝协商平台,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产业带动,用石斛这把富民“金钥匙”打开各民族共同富裕之门,带动8个村组4000余名群众人均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回龙社区四级委员工作室探索“千亩蓝莓、千亩辣椒、千亩烤烟、千亩生姜、千人就业”的“五千工程”,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12个民族村寨发展特色产业。如今,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成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示范窗口。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郑氏黄帝九针医术”的代表性传承人郑玉华委员,本着“悬壶慈悲心·石榴红天下”的理念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今年以来,共为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青年开展医药传承培训11期595人次,通过工作室把中医理念融入各族青少年心中。马关县政协民族服饰产业委员工作室聚焦民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身怀绝技的“边关绣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实现销售收入1亿余元,间接带动5000余人就业,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样本。
文山州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充分贯彻“城市之光”的理念,组织委员和界别群众就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展深化内化转化读书学习活动4次,在学习交流中互促互助,努力提升企业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该工作室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城市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区各族群众形成了融洽的民族关系。广南县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通过开展“阅见端午·手作共潮”主题活动,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富宁县政协住里达镇委员工作室委员小组在西坑彝族村调研时发现村民办丧事大肆杀牛铺张浪费严重,平均每户因办丧事欠牛13头,最多的欠下27头牛的巨额债务,不仅造成巨大浪费,一些家庭还因此负债返贫。于是,一场由委员工作室主导的“节俭办丧不杀牛 破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院坝协商,为文明新风开出了一条新路,促成19个村小组修改了村规民约。州政协共青团界别委员工作室则把助力“一老一小”作为主要任务,今年来共组织76名大学生、8名儿童主导师、105名社区骨干和24名社工参与本地区的各族儿童主导、议事活动96场,在12个社区4所学校开展以“儿童利益优先、服务资源优选、工作机制优创、儿童服务优质、服务阵地优化”的“儿童主导空间”改造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文山州政协生态环境界别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李春丽委员为改善全州生态环境献计献策,把委员工作室与中南大学赤泥利用研发团队融为一体,组织开展赤泥综合化利用研究,提出“赤泥土壤化”技术路线,推动赤泥无害化、土壤化处理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西畴县赵永生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致力于林下中药材金线莲种植研究,带动周边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今年5月19日,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落水洞村小组组长刘先良家的庭院内,一场聚焦庭院经济的金线莲采收现场观摩活动热闹非凡,一个70平方米的庭院,在赵永生委员的指导下,被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试验田”,520瓶金线莲在家门口就创造了2500元的利润。
一件件具体的实践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协委员工作室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具有独特优势,这些小平台通过“小切口”解决了民生“大问题”,用“微协商”汇聚出各民族的“大团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发挥了政协作用、贡献了委员智慧。“我们要把委员工作室这一平台打造成助力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的重要载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各族群众中越铸越牢,谱写出最动听的民族团结之歌。”文山州政协主席玉荣如是说。
在文山大地,一个个委员工作室正在演绎着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诠释着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唐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