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云南“四项举措”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7:00:58  来源: 云南网

  2022年,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启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来,云南主动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纳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重要任务,整体认识把握、系统谋划推进,常态化抓紧抓实,成效凸显。

  制定政策保障,树立活动品牌

  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乡村振兴局、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意见》,突出“融”的理念,把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双向交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抓手,提出7项重点工作任务、7项重点保障措施,并列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指标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打造“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品牌,设计使用统一标识和色彩,探索制订规范化的内容、形式和流程,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目前,全省各地积极组织省内外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夏(冬)令营等体验式交流活动,逐渐形成了在全省推广的活动品牌。

  打造活力课堂,筑牢信仰之基

  以创新形式打造多元活力课堂,广拓展、促交融,让教育形式别开生面迸发吸引力。一是上好信念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凝聚共识,让“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二是上好思政课。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以主题团日、少先队活动课、道德法治课、儿童节等为契机,利用“主题班会课”“专题宣讲课”等形式,上好思政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上好实践课。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的积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多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用好各类阵地,促进互嵌融容

  用足、用活云南优势资源,创建命名20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革命历史红色教育等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创新开展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一是用好实践活动阵地。在各学校经常性开展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为主题的体育艺术节、军训、篮球运动会等各民族师生共同参与的文体赛事和研学活动,并依托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小故事、文学、摄影、书法、绘画、涂鸦等文体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二是用好主题教育阵地。坚持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互嵌”、学习“互嵌”、生活“互嵌”,扎实推进各民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学第一课”,让校园的墙面、走廊、树木“能说会道”,以丰富新颖的内容、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各族学生充分了解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三是用好红色文化阵地。利用省内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组织各族青少年学生就近到红色文化阵地“沉浸式”打卡,推动红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让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耦合、良性互动,用共同理想信念引导各族学生赓续精神血脉,在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织系列活动,互鉴提质增效

  以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山区为重点,省级部门组织开展“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全省各地依托东西部协作、沪滇协作、省内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2024年,迪庆州共组织600余名师生到上海、北京、昆明、曲靖等地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东西部之间、沪滇之间、省内对口支援地区之间和州内县市之间的双向交流。2022年以来,省级层面组织各族青少年走进北京市、南京市、贵州省、昆明市、玉溪市等地开展交流活动,为各族青少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昆明、文山、楚雄、大理、西双版纳等州(市)组织了“石榴籽籽心连心”“童心向党·团结进步”等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主题活动,截至2025年8月,全省组织参与人员总数达347场次3.7万余人,让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处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