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赵津津)9月22日,在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上,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春城介绍了我省教育系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列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通过“政策引领、教材支撑、示范带动、活动拓展”四维发力,多项工作位居全国前列。
出台一份关键文件
2023年,省教育厅会同省级十一个部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16条具体工作措施,形成了我省全面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策设计,目前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成效显著。
用好4本教材
在教材保障方面,云南构建起覆盖高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全学段教材体系”:全省92所高校全覆盖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其中有86所高校将其纳入学分管理,设2个学分;中学阶段从2022年起采购发放《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供7年级学生免费使用;小学阶段从2025年起采购发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材供5、6年级学生免费使用,并落实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不少于12课时的要求;幼儿园阶段推动使用《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让幼儿在启蒙阶段树立“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身份认同。
坚持示范引领
云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创建中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创建了304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2024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德宏职业学院、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南大学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地方高校唯一改革试点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获批第二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
注重活动拓展
为增强教育的实践性与感染力,云南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与活动创新,连续3年共投入2133万元打造“边境行”“共画同心圆”等具有云南特点的实践育人项目,进一步增强师生国家意识和民族使命感;连续两年共投入2264万元支持省级铸牢示范校开展品牌培育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连续9年开展说课比赛、征文活动、教学竞赛、演讲比赛等,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下一步,云南将聚焦贯彻全国、全省两级教育大会精神,抓好教学融合,用好典型引路,注重实践育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