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玉龙石头乡:林下经济织就民族团结共富网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7:28:10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玉龙石头乡:林下经济织就民族团结共富网

在滇西北的群山之间,玉龙县石头乡坐拥79.5万亩苍翠林地,91%的森林覆盖率不仅是这里的生态底色,更成为各族群众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绿色银行”。近年来,石头乡以制度为根基、品牌为引擎、产业为核心,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度融入林下经济发展全链条,以“林”为纽带汇聚各族群众力量,以“业”为桥梁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成功激活林地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民族亲”的特色共富之路。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各族同心”,这是石头乡林下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乡党委政府构建起“党政统筹负责、干部包联到户、各族护林员协同参与”的林地管护体系,精心选配128名来自纳西、傈僳、彝等多个民族的护林员,让他们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卫士”,也成为传递民族情谊的“纽带”。

聚焦老君山核心生态区,石头乡常态化组织各族群众开展造林绿化、巡山护林、森林防火等志愿活动。在共同守护生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群众并肩劳作、互帮互助,语言不通就用手势比划,习俗不同就相互体谅,在汗水与协作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截至目前,全乡已实现20万亩林地的科学综合利用,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护林护绿的实践中生根发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族共建的“双向推进”。

品牌引领:打造特色产业新引擎

从田间地头的“小特产”到走向市场的“大品牌”,石头乡深知,只有让林下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品牌,才能让收益更稳定、各族群众的参与感更强。为此,乡党委政府结合各村资源禀赋,重点培育绿色康养、庭院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特色品牌,让每个品牌都成为连接不同民族、带动共同增收的“纽带”,让每一份收益都饱含民族协作的温度。

绿色康养:艾草里长出“幸福叶”

在石头村,村集体与企业携手合作,带领80余户纳西、傈僳族农户种下300余亩艾草。从艾草种植、采摘到深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参与生产劳作,共同研发出艾草精油、艾草枕、艾草泡脚包等系列康养产品。如今,艾草产业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稳定收益,还为各族群众提供了超1000人次的务工岗位,让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一片小小的艾草,成为连接企业与农户、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幸福叶”。

庭院经济:方寸地变身“共富园”

走进四华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满是生机——兰草吐蕊、桑蚕吐丝,昔日闲置的“方寸地”,如今变成了各族群众的“共富园”。在村两委的引导下,纳西族村民教傈僳族村民种兰花,彝族村民帮汉族村民养桑蚕,不同民族的种植养殖技巧在交流中碰撞融合。目前,全村120户兰农年产值达110万元,桑蚕产业年产值68万元,庭院经济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让各族群众在“手把手”的帮扶中结下深厚情谊,实现了“一户一业、一户一增收”。

生态旅游:山水间淌出“致富泉”

桃花村、利苴村等多民族聚居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徒步探险、高山观鸟、民族风情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每到旅游旺季,纳西族的农家乐、傈僳族的手工艺品、彝族的特色美食吸引着八方游客。各族群众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接待服务,有的负责向导讲解,有的负责售卖特产,在共同服务游客的过程中共享旅游收益。如今,石头乡生态旅游业年产值超200万元,山水间的“好风景”真正变成了各族群众的“好钱景”。

产业升级:凝聚各族同心的共富合力

“党支部领着干、合作社带着干、各族群众跟着干”,石头乡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各族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起“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的立体林下经济体系,让林地资源释放最大效益,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协作中深化情谊。

石头乡党委牵头成立丽江市首家村集体林场,整合分散在各族农户手中的林地资源,实现“零散林地变规模经营”,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提高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在林场的带动下,全乡发展天麻、灵芝等林下中药材3000余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直接带动211户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同时,依托广阔林地发展林下养蜂6000群、高山牦牛2000头,形成“中药材+养殖”的多元产业格局。

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不同民族的群众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傈僳族群众熟悉山地种植技巧,就负责中药材田间管理;纳西族群众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就指导牦牛养殖;彝族群众擅长市场销售,就负责产品推广。各族群众在“同劳动、同发展、同致富”的过程中,不仅腰包鼓了起来,心也贴得更近了,民族团结之花在绿水青山间绚烂绽放。

如今的石头乡,林地更绿了、产业更旺了、民族更亲了。这片承载着各族群众希望的绿水青山,正以林下经济为笔,书写着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的美好篇章。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