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临沧耿马:边疆佤乡绽新颜 团结奋进共逐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7:58:27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创新探索“治理提质、文化润心、法治护航、产业共富”发展路径,用实干绘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佤山大地常开长盛。

  织密网格强基

  四排山乡党委、政府把网格化管理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将全乡科学划分为317个微网格,构建起“乡党委统筹—村党组织主抓—网格员包片—群众参与”的联动体系,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317名微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累计走访群众5000户次,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讲100余场1.1万余人次,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8个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自然村长”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办成惠民实事120余件,成功化解42起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基层土壤生根发芽。

  文化浸润连心

  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文化浸润、阵地赋能、活动联办,推动全乡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情感共鸣、深化文化认同。通过多渠道联动争取、多方协同对接,累计筹措180余万元资金,在石佛洞村建成集民族风情展示、群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广场。依托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等阵地,精心策划民族节庆展演、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互动等特色活动5场次,主动邀请周边村寨共同参与,促进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深植群众心田。

  法治护航固本

  推行“教育+宣传+服务”模式,将法治思维贯穿民族团结全过程,让法治成为民族团结的“保护盾”。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三会一课”研学、主题党日践学等形式,分层分类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理论政策、民族工作法规学习40余场,夯实党员干部民族团结思想根基。选派35名懂民族语言、熟村情民意的党员干部组建7支“佤语宣讲小分队”,聚焦民族地区政策宣传需求,深入田间地头、火塘院落,用家乡话、家常话开展讲党课120余场,把党的惠民政策讲进群众心坎里,累计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同步培育45名“法律明白人”,建立“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双轨机制,在处理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时,既讲法律底线,又尊民族习俗,矛盾调解满意度达97%。

  产业赋能共富

  四排山乡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目标,探索深化“党建+产业”模式。全乡由党员领办创办的合作社7家,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甘蔗、玉米、烤烟等特色产业,甘蔗种植总面积达7.7万亩,蔗农人均收入1.1万元,勾勒出“党员引路、产业兴村”的生动图景。在此基础上,沿耿沧线延链补链,建成玉米烘干场、青储饲料加工厂、苦荞加工厂,就近吸纳30余名群众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产业协作的红利,让各族群众攥紧了“钱袋子”、暖热了“心窝子”,自发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共识。2024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攀升至5.19亿元。

  云南网通讯员 许婷瑛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