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破解瓶颈,释放潜力:纵深推进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0:14:24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原标题:破解瓶颈,释放潜力:纵深推进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作者:刘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要把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边疆地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多民族聚居,边疆9省区居住着全国近六成的少数民族人口,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战略腹地、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后发优势明显。

  笔者通过调研,总结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现实问题,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24年5月18日,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现场,参会者与俄罗斯演员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成效和经验

  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通过在市场监管、特色政策落地、跨境贸易便利化、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推进基础制度创新,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针对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拆除制度性“篱笆”,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如,云南2024年出台《云南省营商环境争创一流行动方案》,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切实破除了一批市场准入壁垒,有关经验在全国推广。

8月25日,在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准轨场,一列编组完成的中欧班列准备发车。新华社发(冯海森 摄)

  市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不断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信息通信、能源保障和交通运输等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改善。如,截至2024年底,新疆实现高速公路通达所有地州市,全疆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截至目前,新疆铁路运营里程达9557公里,干支线机场数量达到28个,编织起贯通亚欧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设施,提升通信能力与算力服务水平,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向教育、医疗、金融、政务和农业等关键领域延伸。如,截至2025年6月,西藏5G基站总数达2.2万个,全区87.7%的行政村通达5G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持续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深度广度持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持续夯实。

  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连锁经营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从2188.2亿元增长至2930.9亿元,门店总数从1.76万个增加到3.97万个,年均增长率达17.6%,市场主体规模增长势头强劲。其中,新疆的市场数量、摊位数和成交额居于领先位置,商品市场发育情况良好。

在昆明梦境供应链有限公司的直播基地,一名主播在直播销售鲜花。新华社记者 浦超 摄

  流通新业态持续涌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商贸,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创新,为跨境贸易增添新活力。2018年至2023年,边疆民族地区商品网上销售额从1937.0亿元增长至3995.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6%。目前,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共有8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12个边境经济合作区、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和1个跨境旅游合作区,边疆民族地区从“通道经济”“过路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变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制约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营商环境存在差距。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边疆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仍有差距。部分地区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水平和效率偏低,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市场主体保护、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边疆民族地区远离我国东中部消费市场,货物运输平均距离较远,提高了物流成本,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到最近的大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距离超过2000公里。而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运输条件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加之缺乏大型的物流中转基地,对市场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

  对外开放程度偏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正由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和“枢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偏低,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平均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从市场主体规模来看,边疆民族地区批发零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从流通业态来看,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市场流通中仍以传统业态为主,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大型超市、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比重相对较低,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

  提升路径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基础制度规则一体化。一是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改善投资及金融市场环境,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推动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化“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深化监管协同改革。依托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支持经营主体进入交通、医疗、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三是建立区域间合作机制。强化边疆民族地区与周边区域的“软联通”和“硬联通”,探索设立城市制度型开放试验区,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标准体系统一,尽快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推动边境贸易“贸产融合”,构建“平台+边贸市场”新场景,“通道经济”稳步迈向“口岸经济”,为兴边富民提供强力支撑。图为2024年8月26日,车辆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行驶。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网络高标准互联互通。一是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推动干支结合、区域联动,构建起连接东中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与边境口岸的高效便捷通道体系。优先打通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路段,推进边境地区与内地市场的通道建设,密切边远地区与核心经济圈之间的联系。二是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升级。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集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智慧物流平台和枢纽体系。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三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设施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布局建设,提升通信能力与算力服务水平。引导国家级算力资源合理布局,推动信息技术向关键领域延伸,推动电商平台、远程教学、智慧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落地,缓解算力供需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不断完善要素市场,持续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以及国际人才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畅通人才进入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精简办贷环节,优化审批手续,提升企业用款便利度。二是推动资源型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推动传统资源产业链条向绿色技术研发、智能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深度开发地方文化、非遗技艺、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加快文旅康养、生态农业、传统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集聚,深化与东中部地区的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是发展新型贸易方式。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基础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度,在数字贸易中逐步形成竞争优势。以数字贸易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扶持跨境电商服务试点企业,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探索开展保税备货、集拼出口、加工贸易为一体的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深化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业合作。三是推动口岸经济和创新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统筹规划边疆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形成能源资源型口岸、农产品加工贸易口岸、跨境物流口岸等多元发展模式,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化产业体系。依托边疆口岸进口通道功能,开展大宗商品的跨境物流、保税仓储、交易结算、精深加工等口岸经济,将进口大宗商品的增值环节和产业链留在边疆民族地区。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