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镇雄:非遗融入文旅 织就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14:52:00  来源: 镇雄新闻网

  原标题:镇雄:非遗融入文旅 织就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近年来,镇雄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彝族《喀红呗》、苗族刺绣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为切入点,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激活民族文化活力,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彝族聚居地流行的祭祀性男性四人舞蹈,《喀红呗》以“跩脚步”“甩铃步”等十几种舞步,模拟羊角碰角、老鹰展翅等禽兽动作,由多个特色舞段组成,承载着彝族群众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表达。镇雄县将这一独特非遗融入公共文化场景,在雄腾广场、大古里欢乐城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广场景区进行展演活动,让各族群众与游客直观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

  苗族刺绣则以挑花、梭花、游纱三种原汁原味的工艺绣法为核心,图案涵盖几何纹、动物纹等四大类,绣制前无需描线打样,全凭艺人构思心手相传,其中蕴含的迁徙传说更让绣品成为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为守护这份文化瑰宝,镇雄县不仅推动其参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更支持传承人创新发展,鼓励苗族刺绣传承人杨永芝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汉族文化元素结合,改良出蕾丝边围裙、简约桌布等文创产品。2025年上半年,杨永芝的文创产品已售出数十件服饰绣品,还带动10余名妇女就业,其外孙女等晚辈也主动加入传承行列。

  以非遗为纽带,镇雄县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集中展示苗族刺绣、《喀红呗》舞蹈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体验中增进文化认同。如今,从景区的非遗展演到传承人工作室的技艺传承,从文化活动中的交融互动到文创产业里的共同增收,非遗保护已成为镇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路径,在乌蒙大地绘就“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的生动画卷。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